首页

第2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答案   C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1)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体束缚电子能力的不同,而使物体得或失电子,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感应起电是在电荷的相互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从导体的一端转移到导体的另一端,使导体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即 学 即 练]

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解析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自由电子的转移,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所以是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选C。

答案   C

[基 础 梳 理]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现在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典 例 精 析]

【例3】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1.6×10-15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甲、乙相互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而带1.6×10-15 C的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D正确。

答案   D

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将平均分配,即最后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号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号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即 学 即 练]

2.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

解析   (1)设A、B带同种电荷带电荷量均为q,则A、C接触后,A、C带电量为qA=qC=q。

C与B球接触后,B、C所带电量为qB=q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2)设qA=+q,qB=-q。

则C与A接触后,A、C带电量为qA=qC=+q。

C与B接触后,B、C带电量为qB=qC″==-q,

故A、B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

答案   (1)2∶3   (2)2∶1

[基 础 梳 理]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元电荷: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3.元电荷的值:e=1.60×10-19_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4.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其质量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典 例 精 析]

【例4】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

C.元电荷有正、负之分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解析   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但元电荷不是带电粒子,也没有电性之说,A、C项错误;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单位,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B项错误;元电荷的电荷量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定的,D项正确。

答案   D

(1)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

[即 学 即 练]

3.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
qiduwx.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