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9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御医们诚惶诚恐,非常害怕,谁也不敢再去给隋炀帝看病。这时御医莫君锡主动请缨,莫君锡不但医术卓越,而且在绘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看过隋炀帝的病以后,禀告隋炀帝说,皇上患的是“真水不足,龙雷之火上越”,用普通的药恐怕治不好,我需要去求一个仙人,用天池之水来灭掉皇上体内的火。接着莫君锡献上两幅画,让隋炀帝在他出去求药的时候,将画挂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内,自己独自静静欣赏。莫君锡献的这两幅画,一幅叫做《京都无处不染雪》,隋炀帝看了此画,觉得心脾凉透、积热全消。另一幅是《梅熟季节满园春》,又看得隋炀帝馋涎欲滴,津液顿生,口干舌燥的感觉在赏画中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过了几天,隋炀帝再去叫来莫君锡,跟他说看了他的画以后已经感觉好多了,是不是再喝了他求来的天池水就能全好了,莫君锡说,皇上这些日子整日精心赏画,看到梅林、飞雪,口中津液涌出,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天池水,这些津液能够慢慢去除掉陛下身体内的火,现在您的病情不是已经好转了吗,只要再慢慢调养一段时间,自然就会痊愈。隋炀帝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莫君锡运用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暗示疗法,病人看到一些东西后自然产生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又演变成生理的反应,从而达到一种调节心智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给皇上治病可以说是非常独到了。关于治疗隋炀帝的这个病例也有另外一些记载,莫君锡先是用了两贴解热散火的凉药给隋炀帝吃,然后建议隋炀帝经常在面前多放一些冰盘,边看边玩,看冰跟看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看冰,从心理上获得一种清凉的感觉,燥热口渴的症状也自然会渐渐缓解。于是隋炀帝不管到哪里,面前都少不了放上冰盘,效果也十分显著。宫内的嫔妃知道皇上需要冰块,为了争得皇上宠爱,四处购买冰块,争相为皇上献冰,一时间还让冰价成倍上涨。

    /* 32 */

      钻研病因的太医博士

      巢元方是隋代太医署里的太医博士,后来升做太医令,在医学理论方面很有建树。他在任太医令的时候,隋炀帝曾派他去诊治开河都护麻叔谋的中风病,巢元方看后,开出了杏仁五味蒸羊肉一方,用嫩肥羊蒸熟掺药再吃下去,这种药物和食疗并用的办法,很快治好了都护大人的病。

      巢元方的特长是医学理论的研究,他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成因的书籍《诸病源候论》,针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证候做了详细的分析,虽然没有对治疗做详细的论述,但是研究病因是治病的第一步,因此了解病原,对于医生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诸病源候论》中对于病因的分析有很多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比如对于疫疠,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传染病的发病原因,指出是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乖戾之气”,人传染上就会生病,病发后的症状都是相似的。而这种病通过预先服药,是可以预防的。在当时能够对传染病的特点有如此的分析,并且还能够指出预防的概念,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对于一些过敏性的疾病,巢元方书中说跟人的秉性素质有关,实际上表明了一些人存在着过敏性体质。这些观点,为医家更好地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书中在叙述病因的同时,也对一些病证的预防、保健等有所分析。特别是对小儿科和妇科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朴实,诸如说小儿的护理不能娇生惯养,要顺其自然,新生儿皮肤娇嫩,要多进行日光浴;还主张穿薄衣服,这样冬天才能够耐寒,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在孩子稍大一点时,吃母乳的同时还要添加辅食;对于护理,还提出慎护风池的简易方法,要多抚摸孩子的风池穴位等等。还提到妇女怀孕的时候也应该做一些劳动,才能增强骨气,对于养胎十分有利,同时巢元方还探讨了妇女生产的产式及难产的原因等,这些观点在我们今天的生儿育女中也都有所应用。

      巢元方对一些病证的描述非常精辟,一看就能知道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哪种病证。比如说消渴症,就是渴不止,小便多,病变时经常会长疮或者有口发甜的现象,而且此病都是肥胖贪吃才会得,一看这些症状就知道是糖尿病。比如石淋,症状是小便时石出,细的像麻豆,大的像皂荚的核儿,病发时疼痛难忍,而石排出后疼痛马上就会停止,这跟我们今天的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的症状都是十分吻合的。这些症状的准确描写,如果没有深入广泛的临床实践是难以做到的。

    /* 33 */

      我国史上第一部药典主要出自御医之手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主要出自御医之手

      本草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逐步趋于成熟。苏敬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药学家,一直在朝中做官,他以治疗脚气而出名,著有《脚气方卷论》等书,书中对脚气的病因、病名、治疗以及预后都有所论述,更值得称赞的是他提出并主持编纂了《新修本草》。

      苏敬在研究了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后,认为有必要进行更全面的修订,于是他上奏唐高宗,希望能够获准修订本草。唐高宗李治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由苏敬负责主持,征召了当时各个方面的专家,医学专家、科学家、文史专家以及行政官员等二十余人,其中有多名御医在内,他们包括:尚药奉御许孝崇、胡子彖、蒋季璋,尚药局直长蔺复、许弘直,侍御医巢孝俭,太子药藏监蒋季瑜、吴嗣宗,药藏丞蒋义方,太医令蒋季琬、许弘,太医丞蒋茂昌等。最终编写成的《新修本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药典,也成为医家必读的药学书籍,而且成为唐太医署里一本正规的医学教科书。

      《新修本草》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其中《新修本草》20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经》7卷、《新修本草图》25卷,目录1卷,共54卷。本草部分主要描述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是对唐代以前医书的一个创新,第一次应用了图解的方式来直观地表现药物的形态,为了更准确地描绘这些药物的形态,书中所绘的药材都是从这些药材出产地征集上来,全部都是当地地道的药材,再根据这些药材进行图绘,保证图绘的准确性;药解部分对每一种药物都做了详细的文字注解。这部图文并茂的医书共记载了850余种药物。 《新修本草》将药草的分类增加了两种,分为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补牙用的填充剂,成为最早有关补牙的史料。

      这本书由于编纂的内容翔实、具有权威性,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巨大,颁布后,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对于药物标准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颁行后不久还传到日本,公元701年,日本制定的医药律令中,明确在医学生的必修书中加入了《新修本草》,而且还规定学生学习《新修本草》的课时必须达到310天,足见日本医学界对于《新修本草》的重视程度。

    /* 34 */

      李世民御驾探望百岁御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