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尚药局、御药院则归属管理宫廷事宜的宣徽院。金代太医院里设置正五品太医院提点、从五品太医院副使、从六品太医院宣判、从八品总判院事、从九品太医院管勾,还有都监、同监等。金代的太医院官阶已经增至25阶,最高的为保宜大夫,其次为保康大夫、保平大夫、保颐大夫、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保善大夫、保嘉大夫、保顺大夫、保合大夫、保冲大夫、保愈郎、保全郎、成正郎、成安郎、成顺郎、成和郎、成愈郎、医全郎、医正郎、医效郎、医候郎、医痊郎、医愈郎等。尚药局里的官员有正五品的尚药局提点、从五品的尚药局使、从六品的尚药局副使。御药院设从五品的御药院提点,正八品的御药院直长,还有御药院都监和同监,掌管宫廷的御药。金代太医院的医生也多是由宋时汉人的御医来担任。金代虽然在医疗上比较重视,但是御医因为大多数是汉人,因此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金国的几代皇帝一怒之下杀死御医的事情也非常多。比如海陵王完颜亮生性残忍,他的皇子得病死了,完颜亮降罪到太医院,把太医院副使谢友正杀头,并将御医安宗义等施以杖刑并予以革职。另一名太医使祁宰,医术精湛,因治病有功多次受到奖赏,有一次在给王妃看病时,祁宰看完颜亮心情不错,就大胆地向完颜亮上奏自己对国事的看法,完颜亮觉得一个小小御医,还想操心国家大事,十分恼怒,二话没说,就将祁宰斩首。金世宗时,无辜的祁宰得到了平反,他的儿子也当上了尚药局都监。金宣宗完颜时,御医侯济、张子英给皇太孙治病时也因用药不当,遭到杖责除名的惩罚。在汉人御医服务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

    /* 59 */

      元代太医院院使官阶高达正二品

      元代是这四个朝代中最昌盛的时期,医疗机构方面在宋、金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设有太医院、典医监等机构。太医院仍作为医药卫生的管理部门,掌管各种医疗事宜、提供宫廷御药、管理医疗人员,隶属宣徽院。太医院一度曾改名为尚医监,后又恢复太医院之名。元代当时把人分为十个等级,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医排在第五,说明元代对行医之人的尊重。元代太医院的最高管理者已经位居正四品,还曾经升级为正二品,这在中国历代可能是御医所能达到的最高官位了,足见元代对医疗的重视。元太医院一般设有太医院提点、院使、副院使、院判等,医生的官阶包括保宜大夫、保康大夫、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保顺大夫、保冲大夫、保全郎、成安郎、成和郎、成全郎、医正郎、医效郎、医候郎、医痊郎、医愈郎等15个官阶,不同时期也稍有不同的变化,基本职责没有太大变化。太医院下面设有广惠司、回回药院、御药院、御药局、行御药局、御香局、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医学提举司等机构,分别管理宫廷和民间的医事活动。其中,御药院统一负责宫中各种药品的管理,包括各地进献的名贵药材,同时还要制作宫内需要的成药。回回药院,主管御用的回回药物的炮制和用药事宜,都是由回族的医生来担任。元代的御香局,是管理各种后宫御用香料的机构,从唐代以来,后宫对于化妆美容都更为重视,也开始有了专门为宫内的各位娘娘制作美容用品的机构。典医监是隶属储政院的为东宫太子提供医疗保健的机构,有掌印官、卿、太监、少监、丞和经历、知事等,掌印官在元代蒙语里又叫做“达鲁花赤”。典医监下设有广济提举司、行典药局、典药局。行典药局负责东宫的药品采办,典药局则是对东宫的药品进行管理。

    /* 60 */

      考医也要“科举试”

      辽、西夏、金、元四代很看重学习汉人的医学,因此医学教育在这四个朝代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辽代因为战事仍频,没有制定正规的教育制度,不过重视学习医术和重用汉人医官也体现了辽代对医学的推崇。金代设立了司天医学试科,医科分为十科,每月都进行常规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进行奖惩,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考,不是医科的学生也可以来参加。

      元代将医学分科扩大到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等13科,后来又将大方脉和杂医科,正骨科和金疮肿科,口齿科和咽喉科,祝由科和禁科合并,改为9科。公元1272年,设立医学提举司,作为太医院所属的专门负责医学教育的机构,同时也负责太医院官的考核以及整理校正医学书籍、监察药材的品质等工作,医学提举司设医学提举和副提举,为从五品。元代的医学教育已经不再集中在太医院,而是推广到各地方机构来组织。元世祖忽必烈时,授予太医院副使王安仁金牌,让他到全国设立医学学校,各地医学学校都设教授1名,由朝廷委任,医学教授还可以免除差役,医学学校中还有辅佐医学教授的学录、学正等人员设置,由太医院指定人选,地方县则设学谕1人,由各地医学教授选聘。

      元代各科医学生学习的公共课程为《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又按不同专业分科学习《圣济总录》中的内容,以及《伤寒论》及《千金翼方》,后来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还将四书也作为必学课程。元代医学教育的考核也比较严格,定期会对医学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习的优劣进行奖惩。考试的题目由医学提举司按照各科统一出题,元代医学考试的内容规定不但要考核医学理论,还要考核四书五经。对于医学教授教学水平也有规定,每次医学提举司所出的题目,医学教授也要选择其中的3道进行解答后上报,作为对医学教授水平的一次考查。如果教出的学生不合格,就会罚俸,严重者还要撤职。在元仁宗时,还制定了“试验医人条件”,对于医生有了资格认定的办法,跟元代的科举考试模式一样,每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考试合格者第二年二月份再到元大都进行一次会试,进入太医院者则需要年龄在30岁以上,医术精道,医德高尚,由各地方保举推荐。他们是在八月的乡试中各科取前100人,再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取30人,这30人中,再比试一次,叫御试,御试的一甲、二甲、三甲有机会可以进入太医院或者医学提举司任职,也有的可以去医学学校担任教授。

    /* 61 */

      既给皇上治病,又帮皇上治国

      历史上能够以一个御医身份参与朝政,一边照顾龙体的健康,一边辅佐皇上治理国事,而且深得皇帝的信赖,这样的御医史上罕见,许国祯就是这样的一位出色的御医。

      许国祯的祖父、父亲都曾任朝中官员,而且也都会行医治病,所以许国祯得了家传,年轻时就已经以医术出名。元世祖忽必烈还未登基时,许国祯就已经授命来掌管医药。她的母亲韩氏是一位食医,曾经侍奉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的饮食,深得太后的信赖。庄圣太后五十三岁时,生了一场大病,许国祯为其诊治,很快就治愈了。太后病愈后还特别赐给许国祯白银五十三锭。

      许国祯为人正直,当时有个御医在治疗王妃的眼疾时,因为用针不当,使王妃的眼睛失明,忽必烈大怒,立刻就要杀了这个御医,许国祯这时站出来说:“虽然论他的罪应该死,但是御医也是一个普通人,治疗王妃的贵体,心情难免会紧张,一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