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 立秋 LIQIU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也从『长』的状态转向『收』的状态。立秋饮食调养宜补养脾胃,这样做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储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在每年8月7日或8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而苦夏终于结束了,闷热感也理应慢慢消退。即便我国很多地方一时暑气难消,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而且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

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的缘故,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因此有“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当然,立秋到了,并不代表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在气候学上,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日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凉爽起来。

因此,虽说秋已出了门,但盛夏的余热未消,立秋素有“秋老虎”之称。故此,在这个节气中仍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节气养生指南


金风送爽,酷暑渐消,立秋一过,气温将逐渐转凉,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身体需要恢复,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那 么,日常起居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适当秋冻,增强抵抗力。初秋之季,虽有凉风时至,但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不宜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受风,很容易伤风感冒,反倒宜适当地“秋冻”,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另外,要保证睡眠时间,最好养成午睡的好习惯。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第二,汤粥开胃,清淡进补。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的肆虐,人们极易有倦怠、乏力、呆滞的感觉。再加上,炎炎夏日,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建议多食粥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此外,此时西瓜、香瓜不能多吃,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第三,运动养肺。立秋时节,气温大大下降,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机,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走等。其中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明显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第四,收敛神气,保持安定。由于生理因素与外在自然界景象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外界原本生机盎然的景致渐次荒芜,便容易产生忧愁、悲伤、情绪不稳定等症候。因此秋天要注意避免产生“秋思”“忧郁”等不良情绪波动,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之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小妙招:立秋避暑需养脾胃


立秋虽属秋季,但暑气仍烈。天上烈日,地上水湿,湿热交蒸,人居其间,并不好受。湿热之气进入人体,则最易出现脾气被困的病症。何况长夏七月,天气尚热,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类的疾病。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那么这个时节该如何保养脾胃呢?

第一,多吃一些可以祛除湿热的食物或药物。这里介绍一味祛湿的药食,叫作香薷。香薷,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民间就有立秋喝香薷饮的习俗。香薷饮是立秋的节日饮品,也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

具体做法:准备10克香薷,5克白扁豆,5克厚朴。将三味药材放在锅里,加入大半锅水,滚开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关火,等待冷却后,调入蜂蜜即可。

如果立秋之后,天气依然湿热,可为自己、家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饮,让古老的滋味化解“秋老虎”之苦。

第二,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在此要推荐非常著名的健脾药食——茯苓。茯苓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很受国人的欢迎。过了立秋之后,不妨用茯苓煮粥食用,既能增加胃口,还可帮助消化。

由于茯苓为利水渗湿之品,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和患有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尿者均不宜食用。事实上,除了茯苓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第三,忌食生冷食物。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经慢慢增加了,此时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第四,做一做穴位按摩。立秋期间按摩丰隆、脾俞、足三里等穴 位,也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丰隆穴是化湿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让人胃口大开;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小妙招:少辛增酸,预防秋燥


从立秋开始,空气开始逐渐变得干燥起来。中医认为,此时一定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所以秋季养阴法则应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酸性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通过吃酸性的食物,能够缓解我们身体的旱情,许多酸性食物,甚至还没有吃到嘴里,只是头脑里想一想,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比如酸梅。所以到了秋季,应当吃些酸味的水果,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了。

这个时节,葡萄已经开始上市了,可以适当地进食一些葡萄。值得注意的是,葡萄属寒性水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吃葡萄后不要立即喝水,否则会腹泻。因为葡萄本身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喝水冲淡胃酸,加速肠道的蠕动,腹泻也就产生了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