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花一点儿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内向者通常更喜欢独处,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愿意一整天都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社交恐惧症患者都出现在内向性格的人群之中。他们很少与人闲聊,反而更加看重深入的沟通,不喜欢也不善于应对那些表面的寒暄,对他们来说,这种消耗根本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这使得他们常常在人际关系中陷入孤立状态。更多时候,他们倾向于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对话,希望通过一些有价值的话题来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的朋友圈中只有少数信任的且能够对上话的人。

由于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状态,他们渐渐失去了和社会的互动能力。内向者虽然并不等同于抑郁症患者和自闭症患者,但是自闭的特性或多或少都会让他们和社会失去联系。如果将问题想得更加严肃一些,那么内向者身上出现的很多缺点及各类问题往往都和独处的习惯有关。独处会剥夺个人社交的欲望,会压制个人社交的能力;独处会导致个人更加专注于自身,专注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养成敏感多疑的习惯,有时候显得非常固执,有时候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独处带来了细节上的提升,但是过度专注细节又使得人们容易错失全局观念;独处带来了执行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但是又容易引发拖延,还会破坏团队合作氛围。

显而易见,喜欢独处、喜欢脱离群体的特质,成了内向者身上最大的标签,而这种标签让他们身上的优势和缺点非常分明。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为了突破自身的局限,就需要重点解决“独处”的问题,要确保自己在追求个人空间的时候不会脱离社会群体。

这样的改变首先应该从观念上的转变开始,比如内向者常常会将社交与工作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才值得与人交往,才值得参加与之相关的社交活动。但是生活并不总是工作,生活并不是某个学术研究,生活也并不是一种高端对话,真正的生活带着一点儿随意、一点儿轻松。因此有时候内向者需要放下自己追求深层次对话的思维,应该适当接受一些没有多大价值和营养的生活话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对话,也可以是无边无际的话题拓展。

内向的人喜欢和家人、朋友及少数生意伙伴一起交谈,但是内向者不应该仅仅将自己的社交圈局限在这些人身上。平时有空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和遇见的人聊聊天,对方可以是同事、同学、邻居或者陌生人。彼此之间可以闲聊,话题也不要局限在工作或者某些高端问题上,聊一聊天气,聊一聊游戏,聊一聊美食和旅行,或者聊一聊家庭生活与孩子,这些内容虽然没有什么深度,却是增进彼此关系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在给抑郁症患者开出的药方中通常提到这样一味“药”——多出去与人接触,尤其是陌生人。这是打开胸怀和眼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开放个人状态、接纳社会与生活的好方法,或者简单来说,就是增加个人与外界的接触,强化外界的刺激。当一个人尝试着走出房门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和外面的人时,他就已经开始同自身的习惯做斗争了,已经在尝试着脱离心理舒适区,去给自己一些额外的刺激来建立新的习惯了。

和外界接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参加一次聚会,一个月或者半个月都可以,约上要好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聚餐,大家可以在聚餐的时候彻底放下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谈论一些更轻松的话题。事实上,有很多内向者都声称自己之所以愿意与人交流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聚会提升了胆量。

一些心理学家会特别建议内向者和陌生人一起去旅行,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方法。和陌生人在一起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欲望,毕竟一路上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同时能够成为很好的交流对象。旅行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外界知识,增加外界的刺激,这些刺激不一定就是复杂的社会交往,有时候单纯地看风景也会让人对自己精神世界以外的东西产生兴趣。

此外,内向者可以经常去人多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比如去广场上散步,去超市逛逛,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感受人群的气氛,增强个人对公众环境的抵抗力,避免产生胆怯、害羞、不自在等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向者来说,长时间待在社交场合往往让人感到非常折磨,整个上午或者整个晚上都待在人群中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尤其是面对一些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时,更加会感到不知所措。为了确保自己可以逐渐适应这种社交环境,内向者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社交时间,比如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在出发之前只需要告诉自己:“好吧,我就待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我就可以回家。”由于事先做了这样的约定和承诺,他们就不太容易在社交过程中早早离开。事实上,当人们开始给自己强制性地约定好一个时间时,他们的主动性就已经获得提升了。随着社交次数的增加,时间也可以相应地增加,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慢慢产生适应性。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锻炼内向者的胆量,可以增强他们在大众环境下的适应性,可以刺激他们更多地与外界交流,而不是一味选择独处。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阅读完毕,点击进入下一章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