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看到幽灵?人类心理暗示的能量与误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章中,我们将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闹鬼现象,追寻研究者们曾把房子拆除以寻找不存在的幽灵,学会如何看到鬼魂并探索内心暗示的秘密。

有一个关于一位大学教授的经典笑话,教授问课堂上的学生:“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谁看到过鬼魂?”15名学生举起手来。接下来,教授继续问:“在座的各位有谁摸到过鬼魂?”这次只有5名学生举起手来。教授接着补充说:“有谁和鬼魂接吻过吗?”坐在中间的一个男生慢慢举起手来,有点儿紧张地看看周围,怯生生地问道:“不好意思,您是说鬼魂还是山羊?(鬼魂英文为ghost,山羊英文为goat,发音接近)”

对全美国范围内进行的有关鬼魂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30%的人相信鬼魂的存在,约15%的人声称自己亲身遭遇过鬼魂。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说自己碰到鬼魂的人并不认为鬼魂是传说中穿着白衣穿墙而过的人影,也不是穿着黑衣带来死亡和厄运的女人,更不是在墓地里四处晃荡的骨骼或带着锁链的无头骑士。实际上,他们所见到的鬼魂要世俗得多。

我的同事詹姆斯·浩兰对人们遇见鬼魂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研究。詹姆斯是一个有趣的家伙,性格温和,曾经在一个有名的交友网站从事创建增加配对率的数学模型。到了晚上,他就变成现实版的捉鬼人,并进行了多种调查研究,志在解开闹鬼之谜。几年前,他分析了近千起遇见鬼魂的事件,收集整理人们确定遇到鬼魂时的详细报告。

浩兰的研究表明,完整的鬼影非常罕见。只有1%的目击者说自己看到了鬼的完整面目,且大多发生在刚醒来或即将睡着的时候。据这些目击者说,鬼魂的真面目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只有当他们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突然消失或穿墙而过时,你才会知道他们是鬼。

那么另外99%的人所遇到的鬼魂又是怎样的呢?据浩兰的记录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说遇到的鬼魂只是一个跳跃的视觉现象,比如一道闪光、一缕轻烟,或是在屋子里偷偷移动的黑影。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说只听到了鬼的声音,比如空房间里的脚步声、幽灵般的窃窃私语,或是莫名其妙的碰撞敲击声。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说鬼魂是一种掺杂着各种感官体验的混合体,比如花和雪茄的奇特香味、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门的突然打开闭合、时钟忽快忽慢、狗异常吵闹或安静。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试图解释这些奇怪的体验。有的人坚信,这些现象证明了死后灵魂的存在,还有的人认为灵异现象只是表面,背后一定有现实的答案。研究鬼魂的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包括具有突破性的梦境研究、潜入鬼屋、调查钝头剑、在黑暗中等候神的降临、摇晃整个建筑物直至它分崩离析,以及开展大规模的恶作剧。

好了,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广为人知的闹鬼事件,再一起踏入这个诡异的幽灵世界。



《梦魇》,一幅反映灵异现象的画作?


1781年,瑞士画家亨利希·富塞利创造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梦魇》(The Nightmare)。在这幅作品里,他描绘了一个女人以及她可怕的梦境。画中,女人正在酣睡,她躺在床上,手掉到了床边,一个长得像恶魔的小人坐在她的胸口,将画布撕开。在画的另一端是一匹马的头,它从窗帘的背后探出来,瞪着一双充满感情的眼睛,朝女人狠狠地看着。

《梦魇》在伦敦的皇家艺术馆展出时,一炮而红,很快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几乎成了所有幽灵研究著作的专用封面。多年后,富塞利又创造了这幅画的第二个版本《梦魇2》(只是创作动机不同,这次是为了钱),人们普遍认为《梦魇2》没有带来和第一个版本同样的情感冲击,部分原因是,这次幽灵看上去好像戴了一个蝙蝠侠的面具,而马看上去也像刚刚中了彩票似的。

富塞利的《梦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是因为它描绘了最常见的遇鬼事件——梦魇的到来。传说中,梦魇附着于一个男人形体,他拥有巨大而冰冷的阴茎,强迫女人和他睡觉(据说亚瑟王的巫师梅林就是这样诞生的)。梦魇坐在受害者的胸口上,防止她反抗,做着他的恶魔勾当,而同样邪恶的幽灵则在床边恶狠狠地看着。这个场景的描绘可谓男女通杀,有传言,梦魇也可以附着于一个女人形体,诱惑正在睡觉的男性,不同的是女版梦魇没有冰冷而巨大的阴茎。梦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有出现,在德国,这个恶魔被称为“mare”或“Alpdruck”;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他被称为“muera”;法国人称他为“cauchemar”。

如果说富塞利这幅画所表达的梦魇体验,在当时被认为是最为骇人的灵异现象,那么在21世纪仍是如此吗?事实上,调查表明,大约有40%的人仍然会遭遇同样的梦魇,比如醒来后感觉胸口受到重压,恶魔就在身边,黑暗中出现奇怪的影子。这些场景可以被理解为遭遇恶魔、鬼怪,甚至被外星人绑架的证据。不管他们怎么理解,有一点很清楚,即使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梦魇仍是难以忘记的可怕体验。

即使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梦魇仍是难以忘记的可怕体验。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声称在夜晚与恶魔面对面接触的人都认为自己已经去过地狱。直到最近他们才明白,他们并没有去过地狱。



找到通往神秘梦境之门


1951年,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尤金·阿瑟林斯基的研究生涯一开始并不太顺,他的博士后研究课题“婴儿睡眠中的眼睛移动”,进展缓慢,成果甚微。此时,他的家庭财务状况又出现了困难。因此他一家人被迫住在一个又小又冷的公寓里,他几乎没有钱租一台打字机来完成论文。几年后,他描述了当时的绝望心情:

“如果说我有过自杀的念头,那就是那段时间,作为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在大学里待了20年,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来,真是窝囊至极。”

此外,他研究的是非主流课题,根本不能引起其他同事的兴趣。当时大部分的学术观点都认为,人一旦睡着了,大脑就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醒来后,大脑才恢复工作,这和阿瑟林斯基的睡眠心理研究是相背离的。然而,阿瑟林斯基怀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打算对睡眠中的大脑一探究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赞助,他只好从学校地下室把一台破旧的脑电波检测仪搬到了办公室,凑合着让它发挥作用。可是,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赞助的话,谁会愿意在阿瑟林斯基的睡眠实验室睡上几宿呢?最终,他还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1951年12月,一个寒冷的傍晚,他把8岁大的儿子阿尔蒙德拽到了实验室的床上,在他脸上和头上放上眼睛运动和脑电波的监测仪,然后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约一个小时后,阿尔蒙德渐渐地进入了睡眠状态,实验开始。

前40分钟,阿瑟林斯基仔细地观察追踪脑电图的监测笔,发现大脑没什么活动。可在接下来的20分钟,监测笔开始做涂鸦运动,表明大脑和眼睛的活动频繁。

阿瑟林斯基估计也许是儿子醒了,他走向睡眠实验室去看看是否一切正常。当他打开实验室的门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儿子睡得很沉。<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