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7 入学儿童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孩子差不多在六岁时上学肯定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不管是在认知方面,还是在社会情感方面已经完成了这样的发育,以致小男孩和小女孩有能力与他人一起接受上课的要求。根据让·皮亚杰的观察,孩子在上学后不久就能毫无困难地回答那些他们在上学前无法回答的问题;他们已经具备具体运算的思维。在道德判断方面也有了进步。以前只根据结果来判断“坏事”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在小学阶段长会变成参与评价外部状况的孩子。最后,在社会交往方面也会有进步,因为大一些的小学生说到友谊时,他们指的是这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与青年人或成人特有的关系已经非常相似。



2.7.1 认知发育


皮亚杰坚信,认知发育在七岁时会有决定性的进步。他断言,会从前运算思维发育成具体运算思维。今天,人们不再把认知能力的改变,包括学龄前儿童到小学生的过渡阶段的改变,看成断续的过程,而是看成有规律的过程,这首先应当归功于以信息理论为取向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学龄前儿童早已遇到过。

具体运算思维

通过逻辑思维纠正错误的感觉印象 。如果用寥寥数语来说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独特之处,那么可以断言,小男孩和小女孩比学龄前儿童更具逻辑思维。但是,不能把这种特征理解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判断力,缺乏逻辑性。四五岁的孩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明确证明自己的逻辑思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他们思考问题是跳跃性的,不会寻根究底,容易受感觉印象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在调换杯子的问题上的典型反应(见第88页及以下1页)就是例证:因为细高杯子里的水位高,于是给他们一个印象:细高杯子里的水比粗矮杯子里多,所以他们的回答大多是不合逻辑的。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同时思考多个问题的全面的逻辑体系,正在思考具体运算的小家伙也许会屈服于可比的假象,但是,他们知道,如果不拿走或加入什么东西,一个数量是不变的。小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就能纠正错误的感觉印象。

将认知运算应用于具体事物和事件 。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相比,逻辑地思考问题要系统得多,难道能跟成人一样思考问题吗?皮亚杰否定了这个问题,因为根据他的观察,小学生只能把运算运用于具体的事物和事件。比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题目:“彼得比索尔斯顿大,但比马克小,请问他们当中谁最大?”。只要提到的男孩真的站在他面前,至少让他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外表,那么他很可能找到答案。但是,人们把用字母A、B、C代替名字,并作这样的表述:“A>B,但A<C;请问A、B、C中谁最大?”,正在思考具体运算的小家伙就很可能失败,因为他没有直观的基础。

可逆性、补偿性和同一性运算 。尽管一个正在思考具体运算的小家伙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物的对象世界的约束,但是皮亚杰仍把孩子能够进行多则运算看作认知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进步。根据小学生在正确回答了调换杯子这个问题后作出的解释可以看出这些运算的过程。他们是这样解释的:

——“如果我把水再次倒回第一个杯子中,那么它又会跟以前一样多”;(可逆性运算)

——“第一个杯子里的水要高一些,但是杯子没有这么粗”;(补偿性运算)

——“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的时候,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同一性运算)

小学生借助可逆性运算,可以在想象中反向思考他所观察到的某个事件的顺序。补偿性运算可以使孩子认识到,较高的水位被杯子较小的直径所平衡。最后,孩子通过同一性运算知道,如果不增加,也不减少,那么水的量是不变的。所有这些运算能使小学生纠正似乎发生了改变的错误的感觉印象。掌握这些运算使小学生感到奇怪,人们怎么会问调换杯子是否改变了水的量这样的问题。

记忆的改变

记忆的结构 。孩子在入学后,必须越来越多地应付这样的要求:接收、加工、存储语言表述的各种信息,以便在需要时再次提取。在这方面所必需的存储器后面会详细地加以描述(见第263页及以下几页)。现在只作一个简单介绍,各种信息首先进入感觉中枢的寄存器,这个寄存器具有较高的捕捉能力,但只能非常短暂(最多1.5秒)地存储内容。通过也包括注意力在内的“控制程序”,选择一些似乎具有显示意义的内容,转交给存储量非常有限的短期记忆。短期记忆也被称为“工作记忆”,因为相关的信息必须在这里进行加工,除非不需要转交给能比较长时间“保存”的长期记忆。首先是短期记忆在小学阶段怎样改变这个问题,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年龄越大记忆力越好的解释 。父母和老师都知道,孩子越大记忆力越强。但是,怎样解释这方面的内在联系呢?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与一个学龄前儿童不同,他是怎样做到长时间地记住更多的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再从记忆中提取的呢?现在对这个问题有非常详细的回答,其中对“信息加工的速度”、“加工策略的利用”、“元记忆的改善”以及“知识的基础”都有深入的研究。

信息加工的速度 。几乎所有相关结论都一致认为,稍大的孩子与小一些的孩子相比,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加工信息。(Schneider & Bjorklund,1998)这种进步一方面可以归因于神经系统在同期的成熟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小学生的优势还在于,在学校学会了方法(策略),借助这些方法能够很好地加工学习内容,从而相对较快、较长久地存储在长期记忆里。

利用策略过程中的变化 。人们把一个人用来改善自身记忆能力的方法称为记忆策略。孩子首先在小学阶段学会了提高记忆力的许多策略。(Schneider & Bjorklund,1998)小学生首先通常使用的记忆策略是“在头脑中”复习学习材料。

在一项很久以前的研究中,约翰·弗拉维尔及其同事让五岁、七岁和十岁的孩子好好记住每张图片上所画的东西(其中有一把梳子、一个苹果和一只猫头鹰)。(Flavell et al,1966)结果他们明显发现了这样一种内在联系:孩子越大,他们能从记忆中提取的单词越多。该怎样解释这种记忆力的提高呢?在展示图片以后和进行记忆测试以前,专业人员非常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嘴巴,看他们是否在轻声念叨,也就是说“在头脑中”复习要记住的内容。大一些的孩子比小一些的孩子明显更愿意或多或少地轻声背诵学习材料;五岁的孩子中只有10%在重复要学习的内容,七岁的孩子中有60%,而十岁的孩子中有85%。这种复习与记忆力的差别有因果关系吗?弗拉维尔及其同事也研究了这个问题。(Keeney et al,1967)他们鼓励五岁的孩子在记忆测试前轻声念叨应该记住的学习材料。由于五岁的孩子许多不会主动去重复,因此他们鼓励这些孩子轻声背诵要记住的东西直到进行记忆力测试。事实上,这些孩子能够复述更多的单词;复习明显改善了他们的记忆能力。但是,与大孩子主动去复习不同,许多小孩子只有在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以后才会使用这种策略。许多小孩子为什么不想办法简化学习呢?他们对自己记忆力的认识可能还不够。

元记忆的改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