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7 用单眼或双眼观看时的距离感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一种生物如果具备很强的判断距离的能力,就能提高生存的机会,而人类具备多种条件,可以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相应的信息。其中有些条件与双眼的功能密切相关。当然,还可以利用视野的暗示刺激,通过视野的暗示刺激,甚至只有一只眼睛的人,也能作出距离判断。

观察距离的暗示刺激

眼部肌肉的暗示刺激 。在双眼都有视力时利用的暗示刺激,是双眼在注视一个不断靠近的物体时转向鼻子的过程中得到的。(见下面的启动自 我体验 )

两个视网膜成像或多或少的重合 。下面的事实可以形成另一种暗示刺激:在注视一个刺激物时,两个视网膜上所产生的图像不是完全重合的;两个眼球轴根据大小毕竟相距约六厘米。人们自己也可以简单地加以验证:先用一只眼睛、然后用另一只眼睛注视15厘米远处的一支铅笔,每只眼睛都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到这支铅笔的,因此,当两只眼睛交替看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似乎是跳跃的。一个物体距离眼睛越远,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就越小,跳跃也越小。可见,视网膜成像差别的大小可以说明一个物体所在的距离:成像越是不同,物体的距离就越近。

启动自我体验

您只要从最远的距离看您的食指,然后慢慢拉近距离,那您就会发现,您的两只眼睛是向内侧转动的。您的大脑会记录这种聚合,因为它会从相关肌肉的接收器那里得到相应的信息。您如果把食指贴近眼睛,您会感觉到相关肌肉的紧张,最后甚至会有点疼痛。您的大脑在收到来自肌肉接收器的信息后得出结论:您的双眼向内侧转得越多,物体与您身体的距离就越近。只有当所看到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不超过120厘米时,才能通过聚合来判断距离。

单眼观看时的暗示刺激 。有些人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但也能熟悉周围的环境。如果斜视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也会严重损坏一只眼睛的视力。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人也能判断距离吗?一项相关研究表明,他们在判断距离时不会犯太大的错误。当然,这种“成绩”是以学习过程为前提的;人们只要在日常的活动中,比如骑自行车时,短暂地遮上一只眼睛,那么,就很容易验证这一点。突然不能判断距离,人们很可能会感到害怕,而一个斜视的骑车人却早就克服了这一点。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人会利用许多暗示刺激,这些暗示刺激是一只眼睛独立于另一只记录的。插图4.19举了几个例子。


插图4.19 在用一只眼睛判断一个物体的距离时对暗示刺激的选择

在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时,人们也许可以发现,其中一个物体有些遮挡另一个物体。根据这种“遮挡”可以认为,这个不能完全看到的物体位于另一个物体的后面。只要感觉者知道这两个物体大小相同,那么几乎可以认为,相比之下,显得较小的物体距离自己远一些;在这方面可以利用“大小恒常性”原则。在看远处时,人们通常会发现,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越大,它们就越显得挤在一起。比如,如果眼前是一条直线延伸的街道,那么就会产生这样的“透视”印象,似乎街道的两边在远处交汇了。比如,人们在有些波浪的海面上判断距离时也会感觉到这种暗示刺激。此外,表面往往是这样一种结构:距离越远,基本特点就越模糊,它们显得挤在一起。插图4.19还描述了另一种暗示刺激:在看一个宽阔的画面时,人们会根据一个物体的相对较远的背景认为:它比其他物体距离自己更近。

荒谬的画面 。有些艺术家运用了所谓距离感觉的暗示刺激,结果形成了荒谬的画面。插图4.20再现了英国艺术家威廉·霍加斯1754年所创作的一幅铜版画,并冠名为“错误的表现法”:画中的有些景物看起来与其他细节不协调。


插图4.20 威廉·霍加斯的铜版画,由于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暗示刺激,使观察者觉得与自己的距离感觉有很大的差距。

大脑的校正:感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一个人在看另一个人时,与这个人的距离越远,这个人在他的视网膜上出现的映像就越小。但是,在看的人的感觉中,他所看到的这个人并不小。不管这个人站在什么地方,他给人的感觉是一样大的。大小恒常性是校正过程的结果。大脑了解人类的平均大小,首先根据映像的大小判断距离,然后再进行校正。

形状恒常性 。大脑进行比较“计算”,以便在从不同视角观看一个物体时,使它保持相同的形状。人们只要用拇指和食指垂直捏住一枚硬币,就可以亲自演示这种“形状恒常性”。这枚硬币在视网膜上投下一个圆形的映像。旋转硬币,圆形就会变成逐渐扁平的椭圆形。视网膜尽管记录了这种形状变化,但是硬币在人们的感觉中始终是圆形的。

颜色恒常性 。在色觉中也有类似的恒常性:如果在太阳光下、在晨曦中或者在人工照明下看一个红色物体,它的颜色看起来始终是一样的。颜色恒常性因此也表明,感觉印象是主动过程的结果。

视觉错觉 。由于大脑所作的校正,一个物体的特征(即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都是“相对的”,因此,熟悉的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在看的人的感觉者中是恒常的。熟悉这个世界因此也变得很容易。当然,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这个“校正”过程也会产生视觉错觉,插图4.21举了这方面的几个例子。信息框4.4则介绍了一些比较文化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证明,许多视觉错觉都是缺乏学习的结果。

A图中的水平线在看的人的感觉中略有弯曲,虽然用一根尺子就能证明,它们是水平的。插图4.21中间是米勒-莱尔错觉:两条垂直线被错误地感觉为长度不同。C图所表现的庞佐错觉使感觉者产生错误的印象:两条水平线不一样长。此外,不仅视觉会产生这样的错觉;也就是说,只要蒙上测试对象的眼睛,让他们触摸一个三维立体的刺激物,他们就会作出相同的判断。(Millar & Al‐Attar,2002)这些错觉是怎样产生的呢?


插图4.21 视觉错觉的例子A:两条水平线是平行的吗?B:两条垂直线不一样长吗?C:两条水平线不一样长吗?

解释视觉错觉。阿曼德·梯叶里早在1896年就认为,大多数错觉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感觉过程是这样对待感觉器官所记录的刺激的,仿佛这是来自三维世界的真实物体。插图4.21所选择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如果人们认为,插图4.21的A中的两条水平线位于两个底部相接的椎体上,那么,它们就会在视网膜上形成略微弯曲的线条,但是在感觉中——在校正过程的影响下——似乎是平行的。米勒-莱尔错觉与庞佐错觉一样,大多被解释(尽管不一致)为负责形成大小恒常性的过程的结果。插图4.22表明,哪些环境事实可以使人相应地产生这两种错觉。

米勒-莱尔错觉可以用大多数人在观看三维空间的各种建筑物的墙角和棱角的体会来解释。插图4.22的A中的两张照片确实有明显同样长的直线,所以左边照片中的直线看起来远一些,这是因为上述大脑为保持大小恒常性所作的校正过程被放大了。如果把这两条直线与它们各自所属的上下墙角一起剥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