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3 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智力的表现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大自然选择回报最勤奋的人。这立刻激发了他系统研究这一原理的兴趣。人的能力为什么不能测量,最后根据所取得的结果培养出高品质的人类呢?他认为,如果只允许最有天赋的男人和女人生育后代,那么这个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他虽然注意到,自己的观点必定遭到批判,但是这似乎并没有使他感到不安,因为他写道:“有人反对逐渐灭绝低等种族,这种观点基本上不能理解。”(Galton,1883)为了挑选所谓适合作父母的人,高尔顿致力于寻求一种合适的测试方法。(他本人虽然找到了合适的妻子;但他们的结合却令人奇怪地没有生育孩子。)然而在对9000多人的头颅进行测量之后,他不得不得出头颅大小和智力能力之间没有关系的结论。(Gould,1997)但是,高尔顿找到了解决方法。当时他写道:“我们获得关于外部事件的独一无二的信息,似乎是来自我们的感官,感官感觉到细微差异的能力越强,我们能够使用的判断力和智力的基础就越宽广。”(Galton,1883)因此,高尔顿决定借助设置的问题来测定“智力能力”,这些问题要求测试对象对所提供的刺激快速作出反应,并区分感官领域和感觉领域。这里只有一个困难:高尔顿得出的测量值同通常所说的智力能力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公认为成就显著的人在回答高尔顿的问题时多半不如“普通”人;因此,用这种方法测试智力是不合适的。

用比奈“标尺”检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对诊断“智障”患者的兴趣 。高尔顿在英国千方百计地寻找天赋特别高的男人和女人,而在法国,首先是医生们正在研究这样的问题:正常人和那些有智力“缺陷”的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有些医生正在想办法,为那些精神异常的人提供专门的练习机会。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终于加入了法国同行的行列。大卫·霍斯塞尔将比奈描述为一个只管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Hothersall,2004)但是,比奈在经过最初的学术挫折之后,开始重振旗鼓,尽管起初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他通过对自己的女儿玛德琳和爱丽丝的大量观察,产生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的兴趣。他发现,她们在行走时肢体运动完全不一样。于是比奈怀疑,他的两个女儿在思考问题时是否也不一样。最后,他将兴趣转向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比奈的强烈要求下,巴黎公共教育部于1904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他是委员会成员之一。该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帮助智障儿童的学习提出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次智力测验 。比奈和他的同事泰奥多尔·西蒙受托合作提出了一套测试题,共有30个问题。当时促使他坚持这样的信念,学习进步比较缓慢的孩子较之同龄孩子来说,掌握的知识水平比较低。于是他得出结论说,一个12岁的学生如果知道的东西只相当于大多数10岁的孩子,那么他就可以算是学习进步缓慢的孩子。比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他试图用自己设计的问题测试他认为所有学生都同样应当学习的内容。这些问题据说考虑了各种功能,特别是判断力、理解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然后他将自己设计的这些测试题交给巴黎的大批学生去回答。接着,他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确认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多少回答正确。如果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有70%对某个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他就选择这个问题供这个年龄段使用。比如,如果有70%的七岁孩子能够正确地说出右手和左耳,而六岁孩子对这个问题只有55%回答正确,那么他就将这个水平的问题归于七岁孩子的测试题。

在测试的时候,先让学生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回答比较复杂的问题。只要逼得孩子无法回答,测试即告终止。现代智力测试基本上就是这样提出和实施的。

1908年,比奈发表了智力测试题的修订本。在这个稿本中第一次出现了他提出的智力年龄(Intelligenzalter)的概念,缩写IA。如果一个七岁的孩子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正确回答了大多数七岁的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但是回答不出适合八岁孩子的问题,那么,这个八岁孩子的智力年龄就明显是七岁。反之,如果一个七岁的孩子只能回答大多数四岁孩子就能回答的问题,甚至回答不出为五岁孩子设计的问题,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四岁。最后,如果这些学生中有某个学生能够回答大多数十岁孩子所能回答的问题,那么他的智力年龄就是十岁。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请参看下表;这个表综合了1911年出版的比奈测试题第三稿中的针对各个年龄段的问题。

3岁 :

1、指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2、重复说出两个已经说过的数字。

3、说出图片的具体内容。

4、说出自己的姓。

5、学说六个音节的句子。

7岁 :

1、指出右手和左耳。

2、解释一幅图片。

3、满足先后依次提出的要求(比如:“把钥匙放到椅子上,将桌子上

的书递给我,开门。”)。

4、算出六枚硬币的总值。

5、说出四种基本颜色。

12岁 :

1、反驳关于两条直线长度的错误说法。

2、根据规定的三个单词造句。

3、在三分钟内说出60个单词。

4、将顺序打乱的句子中的词汇还原成意思连贯的句子。(比如,“保护一条他的主人狗非常勇敢的”)

15岁 :

1、重复七个数字。

2、在一分钟内找出一个词的三个韵脚。

3、重复有26个音节的句子。

4、看图说话。

5、解释内容。

比奈的第一个“标尺”闻名后,批评者就众说纷纭。有人说,这种方法没有在物理测量中能够看到的真正的零点。比奈辩称,这样说虽然没有错,但是他也不想把握智力的绝对量,他所关注的仅仅是根据智力能力将人进行分类。另一些人指出,他的测试不能评估智力的先天成分。比奈对此解释说,提出这种批评是出于误解。他指出学生们眼前的智力能力,是想帮助他们。(Tuddenham,1962)他认为智力是可以改变的。他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当考虑学生的条件;他的目标不是让学生适应固定的学习内容。

比奈警告不要滥用他的方法 。比奈生前就已经知道,他的测试方法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但是,他觉得这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他同时看到,他的智力标尺被运用到了与他的本意毫不相关、甚至使他感到深恶痛绝的地方。在他英年早逝——他去世时才54岁——之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中,他还再次呼吁,坚决反对人们滥用他的方法。(Binet,1913)但是他的警告没有引起重视。

智商是个性特征的测量值

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 。1916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刘易斯·特曼出版了“比奈-西蒙标尺”的美国版,这个版本在很长时间内被视为标准,用它来同其他各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