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6 让对方听得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重要性★★☆ 难易度★☆☆

想必读者已经明白了逻辑对于新人的重要性。

然而,即使明白逻辑的重要性,也有人不会选择用有逻辑的表达方式向对方传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虽然可以按照 PREP 模式从结论开始说,但是依然无法让对方理解核心内容。

在撰写此书时,我倾听了许多咨询师的经验,其中有几位将“能让对方明确理解的说话技巧”放在技能的首位。并且说为了掌握这个技能,自己刚进公司时花了不少精力。

那么,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让咨询界的前辈们下苦功去掌握的“让对方明确理解的说话技巧”。



以对方“毫不知情”为前提,构建逻辑,组织语言


首先,在说话之前,要厘清所表达内容的逻辑。咨询师奥井润告诉我们,可以事先尝试向对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试着向自己的家人说明:“这个是我的目标,为达成这个目标而提出这个方案,希望按照这种逻辑获得上司的认可,用这个流程能不能解释清楚?”

因为对方是对内容完全不了解的外行,所以也就不会在细节处纠缠。我们需要他们帮忙看的不是细节,而是整体的流程是否容易被人理解,逻辑是否通顺。

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外行人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才能帮我们发现逻辑上的问题:

“这么说是为什么?”

“如果这样的话,就应该提前说清楚。”

“既然目标是这个,那么这些内容最好放在前面。”

当局者迷。有时咨询师也会从家人那里得到一针见血的指摘。

向没有背景知识的人说明,试着让他们理解。

向家人等外行试着说明时,我们发现,有时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常识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并非如此。

当初,我在理解和实践这个技能时吃了不少苦头。我想当然地认为这么简单的东西对方一定知道;解释这种低级问题会惹对方生气;说点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对方听着也满意,所以总是一不小心就提高话题难度。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逻辑思维研讨会时,自己的表现糟糕透顶。会后的调查问卷中写满了参加人员的不满,“完全一头雾水”“能不能简洁易懂地说明”,等等。之后,那个客户再也没来找过我。

我深受打击。从此,我一直把“对方对于议题内容一无所知”作为自己讲话的前提。

自以为是并没有益处。即便对自己来说是常识,也要以对方完全没有相关知识为前提,从零开始讲。

换句话说就是从零说起,从零说起就是从“最基本”的内容说起。

比如说,“预先注册应聘”“应聘申请书”“小组面试”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一般学生之间说话时,会觉得谁都知道这些词语,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你向不是学生的人解释找工作的情况时,就应该从基础开始讲:学生就业流程一般分为“预先注册应聘”“正式注册应聘”“提交应聘申请书”“笔试”“小组合作讨论”“单独面试”“最终面试”“录取”等 8 个步骤。



边说边揣摩对方的理解程度


“以对方毫不知情为前提架构好了谈话内容!万事俱备了!”当我们抱着这样的心理开始讲话时,还是会担心:自己的意思对方真正理解了吗?这么讲,对方真的明白了吗?

如果在讲话中,发现自己的想法对方没有理解,那就要当场补充内容,充分做出解释。

如果对方当场提出某些地方还不理解,或是对谈话内容提出问题还好办。但许多人似乎认为中途提问不礼貌,即使不明白也不会当场提出来。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对方看起来好像是理解了,但实际上一头雾水。

某个咨询师回顾说,自己刚进公司时,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按照自己的节奏滔滔不绝地讲,讲完之后也没有人提问,他就以为大家都理解了。

演讲人通常认真地准备资料,因此很容易就认为“自己逻辑合理,资料齐全完备,对方肯定可以理解”,结果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自顾自地讲下去。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听众跟不上讲话者的思路,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理解的是什么,只能“闷不作声”地坐着。

如果听的人都不提出问题,不要以为他们理解了,而要意识到这就是他们不理解自己讲话内容的信号。

不提出问题不代表完全理解,而是预示着不理解。



观察对方的动作,揣测对方的理解程度


除了看对方有没有提出问题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推测对方的理解程度。

首先,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讲起,边讲边观察对方。如果对方不住点头的话就可以进一步往下讲。如果对方了解基础部分的话,就可以把那部分省略掉,直接进入下一步。

推测对方的理解程度时,需要不断观察对方的动作,比如说对方翻看资料的速度。如果你讲完这一页资料要进入下一页时,如果对方还在不时地翻看这一页的话,就说明他有不理解的地方。

而那些迅速翻看资料的客户说不定觉得现在的解释有点无聊,想让你迅速地说明要点。

此外,如果他不看正在说问题的自己,却看向了旁边的人,这也是没有理解的信号。翻看前几页的内容也表示他不理解。

另外,“大致理解了”“大概听懂了”等类似的反馈其实和“完全不懂”是一个意思。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要在平时有意识地捕捉对方表现出的理解程度的信号,从而调节自己的语速,做到张弛有度,并深入说明难以理解的问题,学会随机应变。如果这样做,你也能成为当众讲话的高手。

不理解的信号

①自己开始讲下一页资料时,对方却在翻看这一页

②对方不看向自己,而是看向旁边的人

③含糊地反馈自己“大致理解了”“大概听懂了”等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阅读完毕,点击进入下一章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