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关于本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本书不是为了介绍一个新课题,也不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某个领域的最新进展,而是供读者使用。读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老师也可以用在学员身上。



年龄


书中介绍的都是基本流程,适用于所有年龄和所有教育程度的群体。我曾将最初级的演示用在计算机程序员等人群中,而这些人并没有觉得浪费时间。越是见多识广的群体,就越善于透过具体的演示方式总结过程。年龄偏小的群体可能只会注意题目本身,而年龄偏长的群体则会更关注题目背后的要点。较简单的题目适用于所有年龄的群体,而较复杂的题目可能只对较年长的群体有用。

年龄偏小的群体中,视觉形式明显比语言更有效,因为儿童总在试图用视觉方式表达,同时也试图理解用视觉方式表达的东西。

水平思考过程对从七岁的孩子一直到大学生群体都适用。这个群组的年龄跨度似乎很大,但水平思考过程原本就和逻辑思考一样基础,这种适用性明显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年龄段。同样的道理,水平思考也适用于各种独立学科,它的应用甚至比数学更广泛。无论一个人学的是理科还是工科,是史学还是文学,都能运用水平思考。正是因为这种普适性,阅读本书不需要有任何特定的学科背景。

一个人从七岁开始就应该尝试培养水平思考倾向并将其作为一种思考习惯。本书介绍的理念能否实际应用于某个年龄段的群组,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有经验以适当的方式展示书中的内容。老师在这方面常犯两种错误:

1.想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会水平思考,不用细细讲解。

2.想当然地认为水平思考是一门特殊学科,对一些人不适用,没有帮助。

本书中实践的部分越往后越复杂(这部分内容与为老师准备的背景材料是分开的)。整体来看,第一部分实践材料适合七岁的儿童,而后续部分则适合所有年龄层。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部分只适合儿童或后续部分只适合成人,而是意味着总有办法将水平思考的态度清楚地解释给任何年龄层的人。



形式


和逻辑思考一样,水平思考也是一种有时可运用某些技巧的一般思考方式。但是,水平思考的教学,最好能在正式环境下使用特定的材料和练习来教授,这样才能促进水平思考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正式环境,当事人就只能在水平思考发生时得到些许的鼓励和表扬,这两个过程对习惯培养都没太大帮助。

为水平思考教学留出固定时段,比尝试在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相关原则明显更有效。

如果水平思考不得不和其他科目教学穿插在一起,老师应该在整个课时中抽出固定时段(即便主题是一样的,也应该与课程的其余部分区分开)。

只要每周抽出一小时,就足以培养水平思考倾向(读者也可以凭喜好称其为创意思考倾向)。

本书的实践部分包含几方面。我不建议读者按每节课一章的速度逐一学完,因为这种学习方法没有任何效果。读者应该反复运用每章的基本框架,直到熟练掌握整个流程为止,可以用几个课时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学习一章。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虽然在不断变化,但训练的水平思考过程是不变的。熟记每个流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水平思考。在培养水平思考倾向的过程中,深入练习一种技巧或者是简单练习所有技巧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这些技巧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真正重要的是技巧背后的思考方法。但仅凭他人鼓励和自身意愿是不够的,因为想要培养一种技能,必须要有练习技能的正式环境和可用的工具。要掌握水平思考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掌握运用水平思考相关工具的技能。



材料


本书收录的很多例子看起来简单、不真实。确实如此。因为我使用例子的目的是清楚地呈现思考过程的一些要点,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鼓励读者深入审视自然的思考行为。寓言和传说的实际内容远不如其要传达的中心思想重要。同样的道理,我也希望能通过简单的例子来阐明重要的观点。

遗憾的是,大脑并没有所谓的开关。我们无法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使用一种思考模式,处理次要问题时再切换到另一种模式。

无论问题的重要程度如何,大脑的思考系统都会按同样的方式运行,这是人的大脑的特性。在重要问题上,大脑的思考过程可能会受情绪因素的影响,这些情绪在处理次要问题时不会出现。但情绪影响的唯一结果,就是思考的过程变得混乱。也就是说,大脑在处理次要问题时的缺陷与在处理重要问题时的缺陷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简单而虚构的题目能以简洁易懂的方式交代清楚流程。我们能从题目中提炼过程,就好像透过代数式中的各种符号总结出数量关系一样。

很多题目采用的都是视觉甚至是几何符号。我特意这样安排,是因为使用语言表述可能会引起歧义。词汇本身就是对信息的提炼与固定。在讨论思考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回归情境本身,因为描述性语句中的用词隐含了描述者的视角,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思考方式的影响。想要尽可能贴近原始情境,避免思考方式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视觉和几何符号来呈现,因为这两种符号更明确,处理起来也更简单。语言表述不仅涉及视角和用词的选择,而且含义上的微妙之处可能会造成误解。而视觉呈现则不具有任何意义。情境就摆在那里,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即便他们后续采取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有差别。

如果读者能理解虚构的符号演示所阐释的原则,并按推荐流程多加练习,就可以开始处理实际问题。这就像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数字、符号及人为的问题来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原理应用到重要问题上,是一个道理。

本书提供的材料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材料只用来举例。读者在阅读和学习水平思考的过程中必须自己补充材料。



视觉材料


读者可以收集与使用下述素材。

1.在递进式摆放卡片的环节,读者可以自己设计卡片的形状,也可以构思如何通过其他方式来阐明同一个原理。此外,如果你是老师,还可以鼓励学员自己设计新图形。

2.可以从报纸和杂志上剪取照片或图片。这些素材在培养用不同方式看待和解读情境的能力的环节能派上用场。当然,对图片的说明性文字要事先去掉。为方便使用,还可以将图片粘贴到硬纸板上。如果一份杂志上有好几张有用的图片,可以多买几份以供长期使用。

3.学员自己就可以提供动态场景或人物的速写。一名学员提供的速写可以作为其他人的素材。速写的复杂度或准确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人观察画面的方式。

4.在用图纸来呈现设计的环节,可以将图纸保存好,用作现有及未来学员的素材。


<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