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挑战假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前一章的主题是组合信息的不同方式,探讨寻找不同方式将A、B、C、D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不同模式。而本章关注的是A、B、C、D本身,它们每一个本身都是被接受的标准模式。

陈旧的东西可能指陈旧的词汇,也可能指看待事物或描述事物的陈旧方式。陈旧不仅指想法编排的陈旧,也可能指想法本身的陈旧。人们经常假设基本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将不同想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模式。但实际上,基本想法本身也是可供重构的模式。水平思考的目的,就是挑战所有假设,因为这种思考方式的意义在于尝试并重构模式。即便某一假设获得了广泛赞同,它的正确性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假设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历史传承,而不是因为它们的正确性得到了反复评判和印证。

在图8-1中有三个图形,要求将这三个图形组装成一个容易描述的简单形状。这种组装方式很难找。但如果我们考虑的不是如何组装现有图形,而是重新观察每个图形,就有可能发现可以先将大正方形分割为两个长方形,之后再将所有形状拼装成一个简单的整体形状就容易多了。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候仅仅靠尝试不同方式将现有部分编排在一起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重新审视每个部分本身。

图8-1 三个图形的组合

如果将上述问题表述为问题并给出先拆分再组装的答案,很快就会有人抗议这种答案是“投机取巧”,因为他们认为题目的要求是不能改变现有图形。这种“投机取巧”的抗议说明我们总是在预设这样或那样的界限或限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预设这样那样的界限,这些界限会缩小尝试的范围,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如果有人给你一个伦敦的地址,找起来可能很难。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地方在泰晤士河北岸,找起来可能稍微容易一些。如果有人告诉你到这个地方可以从皮卡迪利广场直接走过去,找起来就容易多了。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限制自己尝试的范围。一旦有人跳出来打破界限解决问题,马上就会出现“作弊”的抗议声,但限制常常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另外,设定这些限制的理由,只是为追求方便而已。如果设定的界限和限制有问题,问题可能就永远无法解决,因为一味地朝着泰晤士河北岸看绝对找不到南岸上的地点。

但要重新审视眼前的一切往往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在任何情境中都要做出大量假设,无论相关情境是不是存在问题。一个周六的上午,我在商业街遇到一个卖花的小贩。他举着一大束康乃馨,叫价两先令。这个价钱听起来很便宜。我觉得这是因为临近中午了,这个小贩是在甩货。于是我付了两先令,但对方只从一大束花里抽出了一小束花交给我,一共只有四朵康乃馨。这一小束事先已经用一小段铁丝绑好了。我是因为贪心,才会一开始就想当然地认为两先令可以买下他手里所有的花。

一片新住宅区刚刚落成。在开盘典礼上,人们注意到所有房屋结构都有点低。天花板有点低,门窗也有点低。谁都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最后,相关人员发现有人对工人用的量尺动了手脚,每把量尺都被切掉了一英寸。使用量尺的工人自然不会怀疑量尺的准确性,因为量尺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检验尺度的准确性的。

瑞士出产一种香梨白兰地,酒瓶里可以看到一整个梨。这个梨究竟是怎么放进去的?人们通常的猜测是先把梨放到瓶子里,然后再装上瓶颈。还有人猜测先放梨,再装瓶底。因为酒瓶里的梨是完全成熟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梨放进去的时候就是已经完全成熟的。但实际上,如果将刚抽芽的嫩枝从瓶颈放进酒瓶里,梨就会在瓶里慢慢发育,一般不会有人猜想到这种方式。

在挑战假设的过程中,我们会挑战界限和边界的必要性,也会质疑每个概念的正确性。水平思考一般不是为了攻击假设的正确性或者提出更好的不同观点,而是为了尝试重构模式。顾名思义,假设原本就是先入为主的模式,通常会避开重构过程。



练习

演示问题


问题1

一个园艺师得到的指令是栽种四棵珍稀树木,要求四棵树之间两两距离相等。你会怎么安排?

解决方案

常见流程是尝试在一张纸上排列四个点,保证每个点到其余各点等距,但这是无法实现的。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

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我们假设所有树木必须栽种在同一个平面上。如果我们挑战假设,就会发现上述要求是可以满足的。有一棵树种在山顶,其他三棵种在山麓,就可以保证它们两两距离相等(实际上,它们分别位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我们还可以将一棵树种在坑底,将其他树种在坑口周围,这样也能解决问题。

问题2

图8-2中的这道旧问题很能说明问题。图中有九个点,排列方式如图8-2(a)所示。要求只能用四条连续的直线将九个点连接起来,连线过程中笔尖不能离开纸面。

图8-2 九个点连接起来

解决方案

这道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尝试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连线后,就会发现需要四条以上的直线。这道题似乎无解。

因为我们假设直线必须连接所有点,而且不能超出各点最外侧的直线所构成的界限。如果我们打破这条假设突破界限,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图8-2(b)所示。

问题3

一名男子在一座摩天大楼里工作。每天早上,他都在一楼上电梯,按下十层,在十楼下电梯,然后走到十五楼。每天晚上,他会在十五楼上电梯,在一楼下电梯。他为什么这样做?

解决方案

人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包括:

●这名男子想要爬楼梯锻炼。

●他想要在从十楼到十五楼的路上和人聊天。

●他想要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

●他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十楼工作(十楼的办公地点可能更高级)。

事实上,这名男子之所以会这样搭乘电梯,是因为他别无选择。他是个侏儒,最高只能碰到十楼的按钮。

人们不由自主地假设这名男子本身很正常,不正常的只是他的行为。

这种问题我们能联想到很多。很多行为看似反常,但一旦了解背后的原因就说得通了。我们可以注意收集这种问题。列举这些问题是为了说明,接受假设可能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是消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块问题


问题4

取四个块状物体(可以是火柴盒、书本、麦片盒或洗衣粉盒,下称“矩形块”),要求将它们按限定的具体方式摆放。具体方式限定的是摆放后矩形块彼此接触的情况。两块彼此接触的矩形块,必须是平面的任何部分都完全接触——只有边角接触并不算数。

具体摆放要求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