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做经济决策与做政治决策完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例如既是消费者又是选民——在做这两种决策时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实际上,选民在考虑选择哪个候选人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比不上消费者在购房(甚至买车)过程中所耗费的心神。选民的政治决策对未来政策的影响较小,而且所影响的是其他很多人的生活;但消费者的经济决策则对自己的福利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人们在做出这两种决策时所投入的思考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相径庭。对于很多法律和政策,都有这样的说法:“魔鬼藏在细节里。”但如果大部分选民都不去审视这些细节,很多邪恶的后果就会在华丽修辞的包装下,从初看无瑕的光鲜背后暴露出来。

政治和市场都能使人们对他人的需求做出回应。但职业政客和商人所面临的激励和约束条件极为不同。人们通常都将消费者选购商品的行为同选民选择由谁担任公职的行为进行类比。然而,这两种选择存在极大差异:不仅因为个人在政治和经济决策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两类决策在本质上就完全不同。选民只需要选择是否将选票投给某个候选人,而消费者还需要决定食物、衣物以及庇身之所的类别及数量。

简言之,政治决策通常都是类别(categorical)选择,而经济决策则一般是增量(incremental)选择。政治投票是 “一揽子”式的:你可以不同意候选人 A 的经济政策,候选人 B 的外交政策,候选人 C 的环境政策;但是,一旦你进入投票站,你就要根据每个候选人的整体施政纲领(包括所有的经济、外交和环境政策)来投票,在下一次选举之前无法改变主意。这可不像你去买面包,今天选择这个品牌,明天又可以去购买另一个品牌。

增量决策要比判断哪个候选人的整体政策最满足自己的政治需求要复杂得多。对于增量决策,即便是非常需要的东西,你也不见得愿意不断地增加购买量,因为在获得一定量的该物品后,你会想拿钱购买其他物品。例如尽管花费不菲的资金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住是很值得的,但与其他消费决策——例如供孩子读大学或者为退休后的生活购买年金——相比,是否值得在郊区购买第二套住房就很难获得明确的答案了。

增量决策的一个推论是,很多具有吸引力的东西人们不想购买更多,是因为它们不值得(或不很值得)牺牲其他东西来获得。而从政治的角度看,政府官员总会承诺让选民免费得到或以政府补贴后的低价来购买想要的东西,但实际上选民对这些东西的渴望并没有大到愿意花自己的钱来购买。最终,公众必须为这些东西缴税,而作为消费者,他们根本就不会购买它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赢家只有那些在竞选阶段因为表现出慷慨和同情心而获得政治支持的政客们。

政治有时也被称为“可能的艺术”(the art of possible)。但这也表明,在民主政治中,有些约束条件并不存在。正如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所言:“没有任何选举制度能够满足加利福尼亚的选民既要保证低电价,又不能建新电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供电水平的要求。”但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承诺却正是赢得选举的方式之一。在政治游戏中,信念可以战胜实际。纵观历史,这种例子俯拾即是。“煽动击败了数据!”美国前国会议员迪克·阿梅伊(Dick Armey)如是说。但制造并传播这些错误信念的,并不只有具有煽动才能的职业政客。有些政治信念不需要证据的支持就能被民众接受,甚至还有信念与证据相龃龉。

从全世界范围看,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非民主国家,无论何种民族、何种文化,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口号能比下面这个更能获得人们的支持:这不是你的错,错的都是别人——所以需要改变的是那群人,而不是你。如若不愿做出改变,付出代价的就该是他们,而不是你。在这种口号的羽翼下,不只政客能在选举中获得成功,革命运动也能获得力量。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阅读完毕,点击进入下一章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