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章 收入:可能的繁华泡影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显然,中铁公司发布的重大合同公告尚未履约,不能立即确认收入,收入尚未产生。

业务特征不同,企业的收入实现也有区别。手机套餐通常会有明示的或非明示的期限,电信公司提供服务后,一般是对客户按月或某一个固定期限收费,电信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这类关系就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电信公司应当按照对应时段内的履约进度确认收入,比如,8月份应向张三收取手机费100元,那么这100元就可以确认为该月收入。水电气的供应商也都有类似特征。

更为常见的商品交易一般与电信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对企业来讲,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需要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当有下列特征时,可以认为客户取得了商品控制权: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我们平时见到的商品买卖行为,多数属于这类交易。商家向消费者销售手机、衣服、玩具、首饰,一般是当场钱货两清,商家可以立即确认收入。有时候商家不一定能够当场取得现款,比如,服装公司向批发商发货,约定3个月后付款,此时服装公司仍可以确认该项交易收入实现,因为已经符合了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的特征。

实际中经常出现更为复杂的交易形式,比如捆绑销售、买一赠一、折扣销售、附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代理销售、附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售后回购、预收款销售等。另外,客户对价款的支付也可能多种多样,可能一次性支付款项,也可能分期支付;可能支付现金,也可能支付其他资产;可能是固定价格,也可能是可变价格。这些都是在收入确认环节需要考量的因素。



三、真假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财富积累的源泉,没有收入,就不可能有企业利润增加、个人财富增长,这个逻辑非常简单直观,任何人都能够理解。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收入经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利用。

一家创业公司在游说风险投资人进行投资时,往往会编制很漂亮的收入增长曲线,以期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商业计划书上展示的美妙前景能否打动投资人,往往决定了引入投资的成败。投资人全力说明自己的收入预测可靠真实,意向投资人则瞪大眼睛希望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和疑点。无论如何,在当前来看,未来的收入都是基于很多假设下的推演,至于将来的结果以何种形式呈现仍然是充满未知,最终的大概率事件是眼前PPT上的收入展示仅仅是一厢情愿。近年来中国创投圈火热地上演了无数次开始满怀希冀过后却一地鸡毛的大剧,恒大与贾跃亭的FF、董小姐与银隆的故事尤其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家上市企业为了“市值管理”,除了讲故事外,也经常需要在收入上大做文章。“故事”构建了情怀、远景,让人满怀憧憬地去眺望远方,但故事的真伪及演化往往首先通过收入显示端倪。券商的研报、专家的投资建议、股民的股票分析,都会将“故事”与收入进行关联对照,以期推断“故事”的可靠性和未来的可能。一些上市公司也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种思路来“管理”收入,进而影响人们的预期和股价。从已经发生的上市公司造假案例来看,其中很多都与对收入的操纵有关。如,以丰补歉地调剂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用鱼目混珠的手法混淆收入与利得之间的分别,通过“包销”、库存转移等夸大收入,以特定交易安排虚构收入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变化,收入造假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手法不断“创新”。

有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收入水平。有的人是为了面子希望让人高看一眼,有的人是为了在婚姻感情中获得对方认可,有的人希望以此证明实力来吸引更多资金支持......不过,也有人纯粹是因为对未来估计得偏于乐观而高估了收入。一些年轻人在买房时按照自己当前的收入上限来考虑目标房源和未来的按揭贷款金额,并乐观地认为以后收入还会增加,实际上未来的经济环境和个人收入很可能是一种波动状态,这类自我夸大收入可能会使自己在特定情况下陷入困境。

为避免人们对收入产生误解,会计准则的制定者煞费了苦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则的调整。政府补助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将上市公司视为具有独特融资功能的“聚宝盆”,能充分体现其招商引资业绩,因此常常对上市公司大加关照。在监管部门与地方、上市公司不断博弈的过程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规则也几经调整,其中2017年5月10日的修订最为引人关注。2017年以前对于政府补助,在会计上是最终计入“营业外收入”,2017年之后,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后,就成了营业利润的一部,实际上也是一种收入,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则意味着这是一种利得,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政府补助的实质。

一个小伙子通过啃老每月得到的大笔钱财如果被美化成收入,会让姑娘们高估其赚钱的能力,同样,如果父母因为小伙子为家庭赢得了很多利益而每月拿出一大笔钱财给他,姑娘们却还认为他是在啃老,同样也会低估其赚钱的能力。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误判。

收入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准则对企业收入的确认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商业模式和经营特征,会计处理不可能规定一刀切的标准,而是留给了企业一定的专业判断和自由裁量的空间,但别有用心的企业则往往利用了这个空间,故意吹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收入泡泡,这些吹大的泡泡就像肥皂泡不能在空气中存在太久一样,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避免被收入泡影冲昏头脑的关键防线就是牢记一点:不能最终变成钱的收入都是假收入。



四、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律师/演员/投资人,“斜杠”便成了他们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