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矣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矣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注释

】      (1)皇:光辉、伟大。

(2)临:监视。下:下界、人间。赫:显著。

(3)莫:通“瘼”,疾苦。

(4)二国:有谓指夏、殷,有谓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

(5)政:政令。获:得。不获,不得民心。

(6)四国:天下四方。

(7)爰:就。究:研究。度(duó):图谋。

(8)耆:读为“稽”,考察。

(9)式:语助词。式廓:犹言“规模”。

(10)眷:思慕、宠爱。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11)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

(12)作:借作“柞”,砍伐树木。屏(bǐng):除去。

(13)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

(14)修:修剪。平:铲平。(15)灌:丛生的树木。栵(lì):斩而复生的枝杈。

(16)启:开辟。辟:排除。

(17)柽(chēng):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18)攘:排除。剔:剔除。

(19)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è):木名,俗名黄桑。以上皆为倒装句式。

(20)帝:上帝。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21)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载:则。路:借作“露”,败。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扰,迁于岐,打败了犬戎。

(22)厥:其。配:配偶。太王之妻为太姜。

(23)既:犹“而”。固:坚固、稳固。

(24)省(xǐng):察看。山:指岐山,在今陕西省。

(25)柞、棫:两种树名。斯:犹“乃”。拔:拔除。

(26)兑(duì):直立。

(27)作:兴建。邦:国。对:疆界。

(28)大伯:即太伯,太王长子。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太王爱王季,太伯、虞仲为让位于季历,逃至南方,另建吴国。太王死后,季历为君,是为王季。

(29)因心:姚际恒《诗经通论》:“因心者,王季因太王之心也,故受太伯之让而不辞,则是能友矣。”友:友爱兄弟。

(30)则:犹“能”。

(31)笃:厚益,增益。庆:吉庆,福庆。载:则。

(32)锡:同“赐”。光:荣光。丧:丧失。

(33)奄:全。尽。

(34)貊(mò):《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及《礼记·乐记》皆引作“莫”。莫,传布。

(35)克:能。明:明察是非。类:分辨善恶。

(36)长:师长。君:国君。

(37)王(wàng):称王,统治。

(38)顺:使民顺从。比:使民亲附。

(39)比于:及至。

(40)悔:借为“晦”,不明。

(41)施(yì):延续。

(42)畔援:犹“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43)歆羡:犹言“觊觎”,非分的希望和企图。

(44)诞:发语词。先登于岸:喻占据有利形势。

(45)密:古国名,在今甘肃灵台一带。

(46)阮: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当时为周之属国。阻:往,至。共(gōng):古国名,在今甘肃泾川北,亦为周之属国。

(47)赫:勃然大怒的样子。斯:犹“而”。

(48)旅:军队。

(49)按:遏止。徂旅:此指前来侵阮、侵共的密国军队。

(50)笃:厚益、巩固。祜(hù):福。

(51)对:安定。

(52)依:凭借。京:高丘。

(53)陟:登。

(54)矢:借作“施”,陈设。此指陈兵。

(55)阿:大的丘陵。

qiduwx.com提示您,本章还有下一页点击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