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8 霜降 SHUANGJIANG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霜降期间,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脾脏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是慢性胃炎和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胃病复发的高峰期。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破坏了胃肠的防御屏障,对溃疡的修复不利,可导致新溃疡的出现。这段时间,应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在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叫作“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称作“菊花霜”,因为此时恰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霜是由水汽而凝成的,那水汽又是怎样凝成霜的呢?在晴朗无风的夜里或清晨,地面如同揭了被子一样,热量散发的极快,没一会儿工夫,地表温度就骤然下降到0℃以下,于是,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还会形成六角形的霜花。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是晶莹剔透的,万分惹人怜爱,这时的秋,名为“白露”,透着几分年轻人诗意的缠绵。待秋意渐浓,寒气渐重之时,进入“寒露”,那露水只需轻触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一阵透心的凉意。再往后半个月,便是“霜降”。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如果霜来得早,会影响大秋作物的后期成熟度,小麦冬前弱苗也会受到冻害的威胁。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出现在8月底;东北大部、内蒙古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 而厦门、广州一带则要到新年过后才能见霜。

俗话说:“霜降杀百草”,意思是说,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其实真正危害庄稼的是“冻”,而不是“霜”。霜冻则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所以,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冻才是杀害庄稼的“真凶”。



节气养生指南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一,“补冬不如补霜降”。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当紧。因此,秋末时节,宜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苹果、橄榄、洋葱、芥菜、萝卜等,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但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以防“上火”。不过,霜降虽然要补,但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在食补时,应尽量吃温热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

第二,注意护胃。霜降时节,正值秋冬过渡之际,天气更加寒冷。受此刺激,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极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被扰乱。再加上人体代谢增强,食欲改善,食量增加,必然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若是在深秋时外出,难免吞入一些冷空气,引起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对胃部健康不利。因此,要特别注意日常起居中的保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供应;注意及时添衣防寒,尤其是注意腹部保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情绪消极低落。另外要切忌暴食和醉酒。



小妙招:每天倒着走,活到九十九


秋天气候在逐渐变凉,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相对地趋向减弱,所以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加强心肺功能,抗御寒冷。既宜动又宜静,是秋季运动养生的时令特点,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采取反常态运动法,比如,倒着行走。

人走路都是向前行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倒行”与“倒立”“爬行”“赤脚”“饥饿”“长啸”“冷水浴”等活动一样,都属反常态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能起到一般的健身作用,同时对人体的不同器官或部位还能起到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

图17 “倒走”示意图

倒行与向前行方向相反,走动时动用的筋骨、肌肉群也不相同。向前行时,人体姿势、骨盆是向前倾的,颈椎、腰椎、腰肌、踩膝关节都处于较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产生习惯性慢性劳损。而倒行时,人体姿势、骨盆倾斜与向前行时恰巧相反,可使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得到相 应的松弛和调适,从而有利于劳损部位的康复。

倒行应选择车少人少的宽阔地,在倒行中,脖子还可轻轻左右扭转,步履大小快慢适度,两手自然摆动,全身放松。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小妙招:肠胃不太好,三个穴位帮你忙


秋冬季节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时节。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

对于霜降时节高发的胃痛症状,温胃散寒是最有效的办法。此时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可以达到养胃暖胃的目的。

由于肠胃喜暖恶冷,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避免腹部着凉。另外,我们还可通过穴位按摩缓解和治疗胃肠疾病。

(1)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穴位。具体的操作方法:仰卧,放松肌肉,一边缓缓吐气一边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小妙招:掌握这几招,预防哮喘来骚扰


深秋季节,由于受到风寒或风热之邪入体,加之治疗不当造成寒邪 残留体内,此时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相对减弱,空气中的寒气稍加刺激,哮喘便会发作。面对哮喘,该怎么办呢?

第一,注意背部的保暖防寒。背部的风门穴,是风出入胸腔的门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