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八章 树木人格分析——“画的解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大家可能有所发现,我画的树相对常规的小了许多。非常小的树、中等大小的树以及大树,在纸上的意义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与画纸相比,画得非常小的树表示了以下一种或几种意义:感觉自己不重要;世界太大,自己太小,有种被压迫的感觉;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成绩极端不满足;孤独感。但是很多画小树的人,又表现得非常自信,有时就让人觉得很难理解,所以要综合整幅画的其他因素来看。

结合先前相关的解释,这里能表现出回归子宫的欲望。由于对现实有不适应的感觉而变得被动,不想去应对,抑郁的状况也变得恶化,出现被害妄想的状况。只有来自强大母亲的,或者母亲般的支持才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只要稍微有一些害怕失去这种保护的恐惧,不安全感就会急剧增加,呈现持续的病态状态。

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A4纸,然后再拿出一支2B铅笔,在纸上画一棵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总之一句话:随便画!

我曾经写过一种非常有趣的精神分析技术——沙盘游戏,今天在这里,我要为大家介绍它的姐妹篇——树木人格分析。为什么说是姐妹篇呢?因为树木人格分析也是精神分析技术的一种,而且和沙盘游戏一样,它们的原理都是“投射理论”。

那么什么是投射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佛说了,你是狗屎,所以你看对方才是狗屎”


故事还得从弗大爷的三个“我”说起……

大家都知道本我是“本能的我”,它蛮不讲理,肆意而为,口头禅是:“我现在就要它!”超我是“道德的我”,讲究规范又极其严厉,它的座右铭是:“你永远都不能要它!”可怜的自我夹在它俩中间,既要考虑平衡本我的冲动,又要努力达到超我的标准,还要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外部现实世界,只有说:“那好吧,如果我能解决的话……”怎一个辛苦了得啊!所以它们三个经常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然后一个不知道向东还是向西。

比如,我们设想一下,一位年轻的女士正在快餐店排队买快餐,她排在队尾,前面站着一位男士。这位男士掏兜的时候,突然掉出了100块钱。这一幕正巧被她看到,看着地上近在咫尺的100块钱,此刻,她人格的三个“我”分别开动。本我说:“捡起它,赶快跑!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把那人推到一边去!”超我说:“不许捡!”自我不仅要面对本我和超我的要求,还要面对现实情境,它琢磨着:“那个人看到自己掉了100块钱吗?其他顾客看见地上的100块钱了吗?我可以在不被人看见的情况下,用脚踩住它吗?我是否应该把它捡起来还给那个人,也许他会给我一些酬谢。要不我还是……”

在这种三个“我”乱成一团的情况下,这位女士将会体验到焦虑。

那么到底何为焦虑?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状态,也是一种神奇的感受,它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一直伴随我们左右。它更像是一种危险信号,意味着当前的事情不对劲,有必要作出改变。当发生焦虑时,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呼吸不均匀等症状,作为对这种危险预警的外在表现。被焦虑缠身的人总觉得自己正处在恐惧的边缘,只差一步就掉进深渊,似乎要摊上什么大事,常常“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因为三个“我”折腾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真实焦虑——恐惧

这种焦虑多发生在我们受到真实的外部威胁时。例如,对大多数人而言,当我们抄近路,走进一条小巷子,遇到一个拿着刀,长相凶狠,看起来极具攻击性的男性时,就会产生这种真实的焦虑,即恐惧。

这种情况是由于自我受到外在因素威胁而产生的,与本我和超我无关,而且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除了这种焦虑,其他两种焦虑皆是由“窝里斗”引发的。

神经焦虑——“情难自禁”

当本我与自我“闹不合”时,便会引起神经焦虑。

主要问题出在本我那股放荡不羁的欲望太过狂野,自我有点儿难以将其“降服”住。举个例子,当一位女士被某人吸引时,就会心生紧张,关于对方的一丁点儿性幻想也能让她胸口“小鹿乱撞”。再举一个例子,一位男士过分担心自己会在公共场所不小心脱口说出违背世俗伦理的想法和期望,比如“我想跟嫂子上床”,这也是神经焦虑的表现。

道德焦虑——“不要辜负自己”

苦逼的自我有点儿像公司的中层,不仅有时候处理不好跟下属(本我)的关系,还经常会得罪高层(超我)。比如,由于没有达到某个“特定的”标准(即使这个标准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人因此长期羞愧和内疚,他所体验到的就是一种道德焦虑。就像一个饮食混乱的女人,可能会跑上3千米或做100个俯卧撑,只是为自己多吃的一块巧克力作出“补偿”。那些总是瞧不起自己、感到自己没价值和内疚羞愧的人,往往更容易遭到道德焦虑的侵袭。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因为这个人拥有一个过于强大的超我!这个超我不容自我跟它有一丝协商的余地,神圣不可侵犯。它总是不断地提醒人们:“不要辜负那些期望!”哪怕这些期望高得离谱。

不管焦虑分多少种、怎么样,一旦它们出现了,我们的身体就不能置之不理,势必要去解决问题,因为人是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的。那么派谁出马呢?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干吗的?总结起来很简单:一是保护自我,二是减缓焦虑。它是怎么做到的?便是通过控制自我,来摆平“起义”的本我和“癫狂”的超我。

为此,防御机制创造出了一系列“独门绝技”:“压抑”“否认”“替代”“合理化”“反向作用”“升华”……而我们要说的“投射”,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投射是怎样解决人们的焦虑的呢?

“投射”,顾名思义有“扔出去”和“发泄出去”的意思。它其实是指人们把自己最苦恼和最厌恶的品质和特点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憎恶别人而不是憎恶自己了;我们可以诋毁那些“扔给”别人的东西,却对自己身上的这些毛病只字不提。如此说来,投射其实也蛮“无赖”的。他人非常不幸地成了我们“泄愤”的靶子,因为他们拥有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尽管我们自己也拥有这些东西,但是自己总不能跟自己作对吧?投射将对自己的讨厌变成了对他人的厌恶,一下子什么焦虑都没有了,人生好轻松啊。

于是,小偷反而经常担心别人偷他的东西,认为其他人是信不过的;一个荡妇不肯承认自己的欲望,但是她坚信她认识的所有男人眼里只有性;与其他已婚男人相比,爱出轨的男人反而更容易怀疑自己妻子的忠诚度;一个人如果经常侮辱别人,喊别人蠢货,那么,很可能说明他(她)对自己的智力没有多少信心。

现代心理学又研究出一个跟投射很类似的心理效应,叫“错误一致性效应”,是说人们总是认为别人也跟自己相似。外向的人认为其他人也是外向的,有良知的人认为其他人也是有良知的。跟投射一样,这种效应在解决焦虑时非常有效。比如,如果只有一个人信用卡逾期不还,这意味着他是唯一一个缺乏道德的人,于是他的心理压力会骤增。但是假如他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