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人们为什么喜欢先“比较”然后再“模仿”?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我们的头脑中,有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比较”。我们会通过比较来判断一件事是有利还是有害,然后才会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在这一章中,我将为读者朋友们讲解我们头脑中这个“比较原理”的构造,以及进行模仿、和别人保持一致的行为特征。



任何事情我们都爱做“比较”


分析的基础是“比较”

前一章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了“直觉”的失误,以及自动判断系统所产生的启发式偏见。在这一章中,则主要讲解熟虑系统在进行判断时的一些特征。熟虑系统进行判断的基本模式是首先判明“A和B不同”还是“A和B相同”。当我们获得一个新信息B的时候,会和之前已经掌握的信息A进行比较,并判断出B和A是“不同”还是“相同”。如果“不同”的话,则会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到底哪里不同。

我们以新上市的汽车和它的价格为例,来讲一讲人们判断的过程。假设你最近通过广告看到一辆非常喜欢的新车,询问得知,它的价格是150万日元。这个价格就是新信息B。而在你的记忆中,对于同等级别的新车的价格,多少有些概念。这个信息就是A。当获得新信息B之后,你就会拿B和A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同”的话,你就会觉得新车的价格B比较妥当。如果两者“不同”,而且B比较高的话,你就会感觉新车的价格B“贵”了。上述比较过程就是我们进行判断的基本模式。我们会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无意识地进行比较选择,然后选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信息。这样的处理过程,在我们的大脑中随时都在进行。

作为比较的标准,A特别重要。因此,前一章介绍的“锚定效应”对我们的判断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只船锚,就是比较的基础——A。如果心中没有A的话,人就无法比较“不同”或“相同”,拿前面的例子来说,人就无法感觉新车的价格是便宜还是贵。不仅价格判断如此,人在判断面容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看到一个熟人的脸时,我们瞬间就会做出判断,这张脸和记忆中的某张脸“相同”。认出她是熟人之后,我们的大脑还会花些时间来判断她的发型是否和以前相同、今天是否化了妆。人非常善于辨别人脸,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辨别人脸的脑细胞也异常发达。尤其是对同一民族的人,能够巨细靡遗地辨别出脸上的细微差别。比如,日本人看日本人,就能很容易辨别出不同的人。但是对外国人,特别是肤色不同的人种,就不那么容易辨别出来了,比如日本人看美国白人,会感觉他们大体长得差不多,这可能是因为没看习惯的结果。

本章就将以人们通过比较进行判断的行为、原因与众人采取一致行动的倾向以及不可思议的判断偏见为中心,讲解人类判断系统中的有趣特征。我首先从人为什么会通过比较来获得幸福,以及金钱的影响力与“幸福感”的话题讲起。



人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对所得假说①

你生活得幸福吗?

衡量幸福的标准,可谓千差万别;对幸福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拥有亲密的爱人就是最大的幸福;有的人认为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就完美了;有的人认为吃到美味的食物会得到无法比拟的快乐;有的人认为赚大钱才是人生唯一的幸福……

二战后,大多数日本人相信经济发展会给自己带来幸福,于是抱着这个信念努力工作着。但是,单从数据看的话,事实并非如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GDP增长了4倍左右,但国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几乎没有变化。另外,有人认为只要有了钱,就一定会幸福,但事实也并不一定如此。日本曾经就收入与幸福度的关系对国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增加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感,但是,当年收入达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出现幸福度下降的现象。也就是说,当钱多到一定程度之后,生活就会随之产生相应的痛苦。总而言之,物质生活的富足和内心的幸福感受,并不一定总是正比例关系。

我们无法根据收入的金额来推测幸福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和别人比较来感受到幸福。这就叫作“相对所得假说”。

在当今的日本社会中,研究者调查20多岁年轻人的幸福指数时,得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发现。按理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了长达30多年的不景气,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年轻人面临着就业难、失业率高的困境,年轻人的物质生活相对来说是不太富裕的。因此,按照常理推断,年轻人应该感觉不太幸福。可是,现实生活中,日本的很多年轻人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当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生来就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而且他们发现,不是只有自己过得不富裕,其他人的状态也都和自己差不多。经过这样的比较,年轻人就不会感觉有多么不幸。



人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幸福


相对所得假说②

收入的高低和幸福感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种密切的关联性。甚至有的研究者称,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想,现实中的很多人还是以提高收入为目标在努力工作吧。而且实际上,对现在的收入满意的人远远没有不满意的人多。这种状况又和研究者的结论有所出入。

人对其他人的收入异常敏感。尤其是以前的同学、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同一部门的同事等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人的收入,会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想知道的不仅仅是“收入的金额”,还想知道以这个收入为衡量标准进行比较之后,自己和别人所得到的“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想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想受到重视,也想比别人更加优秀。所以人们愿意去了解别人的收入情况。如果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没有自己收入高,他们自然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反过来的话,就会垂头丧气。因此,很多人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收入,其实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而是希望能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占据优势。人类还真是一种不可思议又有点麻烦的生物!

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开同学会的时候,男人们都会竭尽全力地炫耀“自己的收入有多么多么高”“自己的老婆有多么年轻多么漂亮”。其实这背后是一种“求认同的欲望”在作怪,希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的价值,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男性,这种欲望比女性要强烈得多。“我一年能挣700万日元,而同行业竞争对手公司的年薪只有500万日元。我有一个朋友更厉害,一年能挣1000万日元……”我们经常能听到男人在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开始吹嘘自己的收入。我劝这些朋友冷静下来,先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幸福感、满足感从何而来,难道真的是金钱吗?自己比别人强就幸福吗?



1000日元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值1000日元


降价占商品价格的比例,影响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①

在经典经济学的理论中,1000日元的金钱不管放到哪里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但现实生活中果真如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