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塑造人物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是读者继续阅读的主要原因,而让读者在意后续剧情的是写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如果人物塑造得足够成功,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读者就会在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且希望人物有好的归宿。

如果我没有读完一本书——近来我读不下去的书越来越多——一般都是同样的原因:有时是因为我不喜欢作者的风格;我本身也是作家,因此对写作者的文学技巧越来越敏感,就像职业音乐家能分辨出我听不出的破音和技术缺陷一样。除非主题或者情节或者人物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否则我对文字水平有限的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

哪怕语言没有问题,如果我压根不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死是活,是结婚了还是倒霉了,是彻底黑化了还是弃暗投明了,我也会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这可能是因为我认为写作者创造的人物缺乏说服力。他们的行为、给人的感觉以及感情和想法都不够真实。在我看来,他们和菠菜差不多,不是真实的人物,因此是死是活也不值得在意。

请注意,让我不满的是这些生硬的角色不够真实,而不是说他们性格有别于常人。小说史上很多最吸引人的人物,那些让我像《古舟子咏》(Ancient Mariner)中的婚礼客人一样全情投入的人物都绝非常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显然不是常人,然而他的魅力让柯南道尔的作品至今还在不断被出版,还让不少现代作家继续创作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成功几乎可以完全归功于读者对柯南道尔笔下这个迷人角色的喜爱。

同样,我认为雷克斯·斯托特(Rex Stout)的尼洛·伍尔夫(Nero Wolfe)系列特别好看。伍尔夫绝非常人,体型肥胖绝不是他引人注目的唯一原因。哪怕情节非常精彩,我一般也不会重读某部作品,更不用说读上三四遍了。斯托特的文笔算不上特别惊艳,但也不错,然而无论是以其他侦探为主角的故事,还是他在此前创作的小说,凡是伍尔夫系列之外的作品都没有让我产生过任何兴趣。不,我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读他的作品是为了看尼洛·伍尔夫和阿奇·古德温(Archie Goodwin)之间的互动,看两人在不同的情形和事件面前做何反应,穿越时空亲历西三十五街(West Thirty-fifth Street)传奇褐石房子中所发生的一切。

伍尔夫是普通人吗?根本不是。但是他特别真实,以至于我有时候必须提醒自己伍尔夫和古德温都是作家创作的虚构人物,无论我在西三十五街按多少门铃,都不可能找到伍尔夫的房子。这就是角色塑造。角色塑造指的是创造读者也能关心的人物,这也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如此成功的秘诀。尽管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说过,只有铁石心肠的人不会被小耐尔(Little Nell)死去的场景逗笑,但真相并非如此。读到这个场景时,读者们没有开怀大笑,他们泪如雨下。

有些小说比其他作品更依赖人物塑造。在以传达某种理念为主要诉求的小说中,角色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表达不同的哲学观点;即便作者不辞劳苦对他们进行了描述,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他们依然只是某种观点的传声筒,没有什么其他的生命力。

有些侦探小说依靠精湛的情节吸引读者,因此在人物塑造上有所欠缺。厄尔·斯坦利·加德纳(Erle Stanley Gardner)的佩里·梅森(Perry Mason)系列有令人手不释卷的魅力,但梅森除了在法庭上叱咤风云、精通法律、思维敏捷之外,没有什么其他显著的特点。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给他笔下的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设定了各种小脾气和口头禅,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小个子比利时人除了这些小怪癖和口头禅之外,也就没有什么更多内涵了。他的主要功用是向读者传达复杂案件的真相,作为一个人物,我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回想起来,即便是此类作品——传达理念的小说或是以情节为主的悬疑小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有人物能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那些。阿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的《正午的黑暗》(Darkness at Noon)是一部有明确政治和哲学主张的优秀小说;在我看来,迷人的主人公卢巴雪夫(Rubashov)让整部小说更为精彩。另外,尽管用克里斯蒂女士的波洛小说打发时间总不会错,但我个人更喜欢简·马普尔(Jane Marple)系列,这倒并不是因为马普尔系列的故事比波洛系列更加精彩,真正吸引我的是马普尔小姐这个温暖、有人情味、栩栩如生的优秀人物。

人物塑造对虚构作品非常重要,长篇小说尤其如此。这一点毫无争议。优秀的人物会让读者产生共鸣,渴望他的陪伴,在乎他的命运。明确了人物塑造的重要性之后,如何创造这样的人物呢?

人物塑造的第一原则看似显而易见,但我认为依然值得一提。最具感染力的人物应该能够打动作者本身,赢得作者的认同、同情、关心和友谊。

冒着被说成“山寨心理分析家”的风险,我要提出所有角色都是作者自身性格投影的观点。这条定律适用于我所有的作品。尽管我笔下的人物都不太像我,但如果和他们面对同样的境况,我会做出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决定。换句话说,我创造人物的过程类似演员表演。我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人物,在纸上即兴发挥创作对话,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入他的角色。

这一特征在视角角色身上尤为明显,读者常常将小说叙述者的态度和意见与作者的想法混为一谈。事实上,我的作品中,凡是出现的人物,从视角人物到反派再到配角,都是我将自己代入而创作出的。大多数情况下,我通过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角色,把自己假想成他们,去经历他们所遭遇的一切,写出对白。自然,在不同的作品中,有部分人物我扮演起来特别轻松;一般来说,我对这类人物的塑造也会比较成功。

我认为,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多花点时间构思人物形象。过去,我偶尔会在人物还没有构思好的情况下着急完成第一章,一边写一边确定人物形象。《致命蜜月》就是这种情况:当时我在意的是情节、事件和戏剧性,因此在对中心人物新婚夫妇所知甚少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创作。我认为如果能在开始之前对这两个角色有更成熟的构思的话,最终的作品会优秀很多。

设计谭纳这个人物,我是花了不少时间的。之前在第四章中我提到过,我想到以一个永远失眠的人物为主角创作小说,那之后,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读到英国皇家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uart)直至今日一直存在,现任君主是某位巴伐利亚大公的信息。我觉得这是很不错的素材,决定使我睡不着的主人公密谋让斯图亚特王朝的继承人登上英国王位。

最终我并没有用这个素材,但我因此将谭纳设定为了一个支持过气政治运动的人物。我时不时想起这个角色,对他性格的其他侧面进行设定。因为每天晚上不用花八个小时睡觉,他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他像强迫症一样一门接着一门学习外语。这样刻苦学习的精神很适合我给他设计的职业——专帮学习差但不差钱的学生写论文和做考卷。

酝酿谭纳这个角色的时间加起来可能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