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 动机心理学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伊甸园犯原罪的动机问题 。圣经以动机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开篇,也许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强调动机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亚当和夏娃能够抵挡采摘“智慧树”上充满诱惑的果实的欲望吗?而这是明令禁止的。但是他们为什么接受蛇的诱惑呢?在被逐出伊甸园之后,该隐是第一个犯罪的人,他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这里再次提出了动机的问题。

法庭审理过程中的动机调查 。在心理学界内外都确信,人的行为不是由偶然事件确定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法官对被告人说:“任何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他认为这显然是不容置疑的原则,因此必须充分说明进行这么冗长而令人疲惫的审讯的理由。他希望最终能够揭露犯罪的动机。

在侦探小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案例中寻找动机 。侦探小说的作者给读者描绘一个犯罪情节,向他们展示一系列人物,这些人中每一个都可能是嫌疑犯,从而制造了紧张气氛。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巧妙地为读者提供这样的信息,一会儿这个人有犯罪动机,一会儿那个人有犯罪动机,从而制造紧张气氛。

人们之所以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分析产生浓厚的兴趣,毫无疑问是因为他关于人无意识中存在强大的动机这一重要解释。弗洛伊德在关键的问题上甚至超过了侦探小说的作家,因为他认为,做梦、出现口误、开玩笑其实都有动机,当然这还需要人们去发现。他的观点就像一个侦探寻找罪犯的蛛丝马迹一样,让他的听众和读者产生兴趣,不仅对别人,而且也对自己产生兴趣。

最古老的动机理论:找乐,避免寡欢 。历史上可能最早的关于行为动机的解释认为,人要么找乐,要么竭力避免寡欢。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么还应当说明,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当众自焚,心甘情愿地跳入冰冷的水中,或者在特定的时刻毫不犹豫地为他人而牺牲。

本章概览 。心理学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收集到很多关于人的行为不是为了找乐、避免寡欢的证据。本章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理论以及每种理论所作的阐释。以身体动机(吃饭)、社会动机(好斗)和学习或绩效动机为例,揭示心理学在阐释行为的动机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8.1 有动机的行为:特征描述和阐释


“动机”这个概念源于拉丁文“movere”,差不多意为“启动”。动机心理学试图解释,生物为什么运动,并且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所选择的目标。这种行为应当怎么解释?人的动机非常复杂,以致无法将它们完全归于某种理论。比如,为什么有些人食量非常大,远远超出自身维持生命的需要?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些条件下要极为残酷地对待别人,而在其他条件下却能够想到帮助别人,甚至甘冒生命危险?一个科学家为什么能花费几乎毕生的精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回答上述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运用不同的动机理论。

动机心理学首先要确定,究竟需要解释什么,然后才开始寻找答案。心理学被公认为科学以后,经过数十年才认识到有朝一日不依赖传统的解释而理解动机心理学的必要性。因此,一方面需要可以观察的、值得解释的行为,另一方面需要对这些行为作出解释。(见第14页及以下1页)



8.1.1 有动机的行为的特征


只要翻阅动机心理学的文献,就很快能发现,“动机”这个概念往往不是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的。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保尔和安娜·克莱因吉娜仔细查阅了当时所有的资料,试图找到总共102种定义的共性。(Paul & Anne Kleinginna,1981)后来,动机心理学家基本达成一致的是,动机是一种内在条件,使有机体开始目的明确的运动,也就是说,使有机体时间或长或短地开始行动。为了预知何时有可能出现,何时不可能出现这种有动机的行为,就必须附加了解具有刺激或促进作用的条件。

行动是有动机的行为的前提 。如果说动机与概略的“启动”有关,那么,它就可以从行为中表现出来。但是,这还不能仅仅设想为“外在的”、容易判断的行为。认定一种动物在敌人面前装死是没有动机的,这无疑是错误的结论,也就是说,心跳和其他心理过程的测量可以证明,机体在装死状态下非常活跃。

有动机的行为的持续性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生物的活跃程度还可以从行为的持久性或持续性上表现出来。一个饥饿的人即使明知没有希望,比如家里储备的食物没有了,食品店关门了,附近唯一的商店恰好今天不开门,也不会半途而废,放弃寻求食物的想法。面对这些困难,这个饥饿的人还会耐心地继续寻找食物。有些动机明确的研究人员,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某个难题,虽然多次失败,也不肯放弃。当然,非常明确的是,不能根据行为的持久程度推断出相应动机的强弱,因为行为还取决于可供选择的其他可能性。上述那个饥饿的人在寻找食物时要是遇到自己的女朋友,说不定就会马上“忘记”自己的饥饿。

不同程度的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根据动机推断出行为的强度。一只已经六个小时没有吃到食物的老鼠,也会不惜动用最后的力气爬到有食物的地方。如插图8.1所示,将这个小动物的身体系在弹簧秤的拉杆上,就可以看到它的拉力有多大。可以肯定,另外一只已有10小时,甚至12小时没有吃到食物的老鼠看到食物时使用的拉力会更大。


插图8.1 测量一只饥饿的老鼠冲向食物时的拉力的装置。

当然,直接根据饥饿的程度推断出拉力的大小,可能是草率的,因为小动物的行为也是由以前学到的经验共同决定的。如果老鼠在以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只要付出一定强度的拉力就能获取食物,那么,它很可能不管动机的强弱而始终付出同样的努力去获取食物。

有些心理学家似乎不愿意探索机体的活跃程度和基本的动机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原则上始终都是以某种形式活动的。因此他们建议,在研究中应高度关注这样的问题:生物在什么条件下会放弃某种活动,而开始其他的活动。因此人们关注的应当是行为的目的性这个特征。

有动机的行为的目的性 。人渴了,就会从冰箱里拿饮料;人累了,就会设法找一个休息的地方。每一个目标(冰箱里的饮料、床)都为行为指明方向。观察者感到真正头疼的是,生物在任何时候的行动都多于所追求的目标。在社交活动中,人们除了吃饭也许还有社交的目的,甚至生意上的目的。脑、手和脚的同时活动可能会被观察者(合理地或不合理地)归为“偶然”。观察者把这种活动归为“偶然”之后,就会不再关注这些主观想象的或真是偶然发生的活动。他只关注那些自己(最近的主观的)印象中表现为目的性特征的行为因素。

总而言之,人的行为所追求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幅度从消除身体的不适(比如摄取食物和饮料)以及疼痛的刺激开始,经过接触,直到分析获得新的刺激印象的目标(好奇)。由于学习的影响,可能的行为目的的数量似乎是无限增长的。

在观察者的印象中归为目的明确的行为,可以成为解释的基础。生物为什么此刻追求这种目标而不是另一种目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