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0.2 从相遇到社会吸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有关社会感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通过极短时间的观察即可形成对一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印象怎么样以及如何对不熟悉的人作出最佳反应,公式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售货员知道,她应当怎样对待一个新的顾客;海关关员只要对一位正在走过来的游客看一眼,就可以决定是否该仔细检查他的行李;餐馆服务员看到顾客一进门,就知道应该向他推荐什么样的菜肴。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交往主要是因为客观目的,很少是,也许根本不会是因为一个社交伴侣一定要遇见另一个社交伴侣。这里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人们在这种多半较为短暂的社会交往中,对一些人可能会产生多一些好感,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总的来说,对很多这样的相遇都不会有太大的感情投入。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相遇不会自动使人想到继续交往或者以后再次见面。但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很多牢固的社会关系应归因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偶遇。在起初完全无意识的首次相遇中,有些事情肯定会使当事人想到继续交往。社会关系能够继续发展,而不是在短时间内结束,显然是其他的条件起了作用。那么,一次短暂的相遇能发展成为长期的社会关系,这是因为什么呢?两个人之间的邂逅能结成友情或爱情,这又该如何解释呢?个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在这些问题的刺激下,社会心理学家试图揭示人们相互吸引的条件。

启动自我体验

请您尝试列举决定您曾经感到被您最好的朋友所吸引的原因。请您再努力总结一下影响您顺利结识一个人的原因。最后,什么原因使您对周围的某个人感到特别讨厌?现在请您比较一下您对这三个人的描述。您现在能猜到哪些原因能增进,哪些能阻碍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了吗?



10.2.1 促进产生第一次社会接触的条件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是决定两个人之间能否形成相互吸引的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的几率有多大,同样取决于空间距离。(Latané et al,1995)两个人之间因相遇而产生友谊,大多是因为比邻而居、同班学习或者为同一个雇主工作。(Berscheid & Reis,1998)这种联系因此表明,与那些在附近能够定期看到和遇到的人建立联系,是最容易的。当然,社会规范肯定也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在经常相遇的场合希望彼此友好相处。(Michener et al,2004)最后,这种经常相遇的机会也能为彼此了解提供良好的前提。

提供刺激物的频度和评价 。提供刺激物越频繁,人们见到或听到刺激物的次数越多,人们对刺激物评价就越好。罗伯特·扎乔克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内在联系:他让测试对象看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单词。(Zajonc,1968;1970)他说这些词来自土耳其语。他让参加实验的人猜哪些单词是褒义的,哪些单词是贬义的。想不到测试对象的回答惊人地一致:他们猜Civadra,Jandara和Lokanta是褒义的,而猜Saricik,Afwor‐bu和Ikitittaf是贬义的。测试对象是怎样猜到这些单词的不同含义的呢?一方面,对某些单词的回答取决于它们的外形;另一方面,测试对象的回答也取决于他们以前看过这些单词的频率。看汉字、无意义的音节以及人的脸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绝对不是只在实验室中能发现这种内在联系。

例子

当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时,这个“怪物”的设计曾一度遭到冷遇,因为人们觉得它很丑陋。后来,这一建筑物的图片向公众大量发行,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巴黎令人喜爱的标志。(Harrison,1977)

此外,每个人难道没有听说,一首听得“耳朵生茧”的流行歌曲,人们第一次听到时并不喜欢,甚至还有反感吗?信息框10.3描述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频繁给老鼠提供刺激,以便使它们成为莫扎特音乐的爱好者。

目前,已经有200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不管刺激物是什么,字母、无意义的音节、汉字、乐曲或者表演艺术作品,随着提供刺激物的频率的增加,感知者对它们的评价也会不断提高,只要刺激物不是令人太讨厌或者观察者还没有厌烦。(Bornstein,1989)同一个人的频繁相遇也能提升对他的好感吗?

信息框10.3

老鼠如何成为莫扎特音乐的爱好者 ?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克罗斯及其同事从老鼠一出生就每天给它们播放各种不同的音乐。(Cross et al,1967)第一组听莫扎特的曲子,听了52天,每天12小时。乐曲有《魔笛》,有交响乐,还有室内乐。第二组在同一时间听舍恩伯格的曲子,其中有《月光下的皮埃罗》、《净化之夜》和《祷歌》,而第三组则什么音乐也不听。休息15天后检验老鼠们是否产生了特定的喜好。将老鼠放入有两个分格子的笼子中。只要它们在一个格子中跑动,就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而在另一个格子中能听到舍恩伯格的曲子。在测试阶段播放的曲子老鼠们以前都没有听过。它们的喜好很明显。原来听莫扎特的老鼠,选择继续听莫扎特,而第二组老鼠更喜欢听舍恩伯格。此外,第三组老鼠(以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喜欢莫扎特甚于舍恩伯格。

朝夕相处和产生好感 。人与人朝夕相处如何增进社会关系,很多年前在一所警察学校就已经得到证明。(Segal,1974)按照当时通用的惯例,将这些准警察按姓氏的字母顺序进行分班和分宿舍。六周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是,参加者中总共有65对成了新朋友。其中29对(占45%)的朋友的姓氏第一个字母不是相同就是在字母表中相邻。由于这种独特的分班和宿舍分配方式,Schmidt更有可能和Schneider或者Richter,而不是和Apel交朋友。朝夕相处明显能使人产生好感。“频繁露面”这个因素还能在其他方面发生作用。

启动自我体验

如果您有数码相机,请您给自己照一张头像,将照片洗印成正反两张照片。您更喜欢这两张照片中的哪一张?您还可以问问您非常熟悉的同伴,他们喜欢哪一张。您的评判同您亲戚朋友的看法一致吗?

您很有可能对那张印反的照片评价更高,而非常熟悉您的人可能认为那张正常的照片更好。您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评价呢?

人们每天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左右相反的脸,对此已经很熟悉;而人们在照片或胶卷上看到的则相反,正如别人看到的一样。(Mita et al,1977)可见,熟悉效应的结果是,人们经常认为自己的照片——与他的好朋友和熟人的看法相反——照得不好。政治家们非常了解这种在公开场合频繁露面的作用,因为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在尽可能多的人面前——最好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

上述内在联系可以说明,经常遇到的某个人,就可以争取他成为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频率相遇不完全是形成社会好感的决定性因素。警察局案卷表明,抢劫案和谋杀案中罪犯和受害者有不少是相互认识或比邻而居;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处于同一个社会环境。(Berscheid & Wal‐ster,1978)因此,人际间的频繁相遇即使有助于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