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概念、分割、两极化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分割


注意力广度是有限而连贯的,这是由大脑这种自我最大化记忆表层的机制所决定的。注意力广度有限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对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做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会依次关注各个部分,直到覆盖整个环境为止。

实际上,完整、连续而庞大的环境会被拆分为独立的关注区域。具体过程可能是从中挑选出某一个关注区域,或者将整个环境分成若干个关注区域后逐个关注,如图19-1所示。两种过程没有根本的差别,只是后者覆盖整个区域,而前者只覆盖部分区域而已。

图19-1 环境被分环境被分为独立的关注区域的过程

虽然这一过程是由大脑系统的机制直接决定的,但其中的几点优势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1.这个过程意味着我们可以专门针对环境的某部分做出反应。因此,如果整个环境同时包含有用要素和危险要素,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要素做出不同反应。

2.这个过程意味着我们在进入陌生的新环境时可以从熟悉的特征入手,并最终从这些熟悉部分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整个环境。

3.这个过程意味着我们可以对这些独立的关注区域进行移动并以新的方式来重新组合,实现原有环境无法给予的效果。

4.这个过程让沟通变得可能,因为我们可以分部分描述一个问题,不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

划分为小的独立单元、选择单元、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单元,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所有这些功能,都是由大脑系统直接决定的。



重新组合


图19-1表现的是如何将一个完整的环境分割成许多单元。我们也可以将一些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单元。



词语、名字、标签


我们通过分割完整环境或组合不同单元得到某个单元后,可以通过命名来“固定”这个单元。使用的名字必须是独特的,必须专门用来指代特定单元。有了名字后,这个单元的地位就从另一模式的组成部分,提升为独立的模式。名字还能赋予这个单元更大的灵活度,因为有了名称,它能和其他单元更鲜明地区分开来,独立存在。如果是将不同单元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单元,命名就更加重要,因为新单元必须有了名字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名字,它又会重新解散为多个独立的部分。

给单元命名对沟通至关重要,有了名称,才能分部分地沟通复杂问题。

想要有效沟通,名字必须是固定的、永久性的。一个单元一旦被命名,单元的形状就“冻结”了,因为名字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名字的固定性对沟通至关重要,对理解问题也很有帮助。但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使用名字,虽然多数人都觉得用名字会更方便。



迷思


迷思就是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模式。这些模式一旦形成,大脑就会从周围环境中寻找线索来证明它们的合理性,或者,它们决定了大脑看待环境的方式,使之在一个假的合理化过程中得到证明。有了名称后,我们可以对名称本身进行加工,以生成更多名称。有了某个词语后,我们可以给词语加上表示否定的前缀,创造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接下来,我们可以审视周围环境,看看是否有这个新词适合的对象,或者,我们也可以不管这个新词有没有可代表的对象,直接开始使用它。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将已有的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第三个词语,也就是前两个词的合成词。图19-2说明了两种过程。这些新单元都是在词语层面上生成的,而不是直接从环境中获取的。虽然有别于代表环境中真实事物的普通词语,但我们对这些虚构词语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对普通词语而言,是先有环境中的某种事物,再有相应的词语来对应。而虚构词是先出现,再“制造”出环境中的某种事物(之所以使用“制造”这个词,是因为虚构词语决定着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两种词语都具有永久性和现实性,处理方式也完全相同。

图19-2 事物的反面和事物的组合



命名系统的局限性


命名单元系统在实践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永久性,最大的缺陷,也在于它的永久性。

名称、标签、词语,本身都是永久确定不变的。因此,单元在有了名称后,也必然是固定的、永久的,于是由这些单元组合而成的模式同样也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系统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命名后的单元在某段时间可能很方便使用,之后不仅不方便,还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命名后的单元组合(也被称为“概念”)局限甚至更大,因为它们会强加给思考者某种看待问题的刻板方式。一个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如果发生饥荒,即便其他国家送来玉米,饥民也仍会选择继续挨饿,这就是刻板概念所造成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玉米只是牲畜饲料”。

即便没有名字,概念也可能随着反复使用和熟悉度逐渐增加而固定下来,给概念加个标签会加速这个过程。

命名单元系统的一些局限性如下所述。

1.在一个方便的节点将问题分割成两个单元,并将两个单元固定与命名。但之后可能发现将原有问题分割成三个单元更方便,如图19-3(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新单元非常困难,因为它意味要从原有单元中各挖出一部分,再组合到一起形成新单元,而不是回推到之前的旧单元。

2.图19-3(b)表现的是将单元组合在一起如何形成固定的新单元。如果要通过吸收新单元、剔除旧单元的方式来改变组合,会非常困难。

图19-3 改变问题分割成不同单元的方式

3.某个单元一旦被分离并命名,就很难再意识到它是整体的一部分。

4.一旦多个单元的组合被整体命名,就很难再意识到它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

5.一旦分割后,就很难再将分割而成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如果一个过程在某一节点被切分开,节点之前的部分被称为“原因”,节点之后的部分被称为“结果”,那么,我们将很难再把节点前后的部分连接起来,将整个过程称为“变化”。

上述总结并不全面。但我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如果单元被切分出去并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然后被贴上标签固定,那么就很难再使用不同单元,或采用不同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



两极化


建立两个全然不同的模式也比改变固有模式更简单。如果新模式只是略有不同,就会逐渐转向固有模式。这是因为固有模式有“抹杀”相似模式的倾向,导致相似模式会被当作对标准模式的复制。就这样,真实呈现的信息也被扭曲了,而信息原本应该建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