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8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人们常常从未完成的想法中构建出新的自我,不过,这个未完成的想法只是之前的自我。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说:“乌托邦就在眼前,而我朝它走两步,它就会后退两步……我走十步,它就退十步。乌托邦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让人不断地朝着它前进。”16如果没有乌托邦,就不会存在创造的动力。即便人们真的创造出了乌托邦,也仍然会有不完整的部分存在。完成它是一个目标,但永远不会是终点。
    
    
    尾注
    
    1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论研究所的科学家简·苏斯曼(Jan Sousman)发现,地标是唯一一种可以防止人们在无法看清道路的情况下原地打转的存在。
    2 这里,我使用了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他的逐项定义列表中对“经典”一词所下的定义,并且,我重点关注的是以下两点:经典是“一本未向读者完全展示自身的书”和“一部笼罩着批评的作品,但它又总能抖落这层薄雾”。
    3 阿尔韦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充满同情地谈及塞尚:“这真是糟糕,一个人在一幅画上花的时间越久,就越不可能完成它。”贾科梅蒂又说:“画一幅肖像画太难了……塞尚没有完成过任何一幅。在沃拉德摆了100个姿势后,塞尚说的却是,衬衫的正面并没有那么糟糕。塞尚无疑是正确的,那是他画得最好的一部分。塞尚从来没有真正地完成过什么画作,他总是让自己天马行空地去画,然后再丢掉。”
    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霉菌,是因为米开朗琪罗不习惯使用罗马石灰,而罗马石灰的主要成分是钙华,不会速干。艺术史学家安东尼奥·福尔切尼诺(Antonio Forcellino)说,这与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使用的从阿尔诺河的泥沙中提炼出来的材料不同。米开朗琪罗从佛罗伦萨雇了几位助手,他们把罗马的材料按佛罗伦萨的材料的比例混合,这也是造成麻烦的原因之一。建筑师朱利亚诺·达·唐尼诺(Giuliano da Sangallo)帮米开朗琪罗修正了测量结果,于是他又可以继续工作了。
    5 卡夫卡的这封信只有布罗德看到了。
    6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早在1921年,卡夫卡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布罗德,而他去世的时间是1924年6月。
    7 这个现象可以用邓宁-克鲁格效应来解释。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和他当时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利用4项简单的自我评估研究并描述了这一悖论。他们注意到,在幽默感、语法和逻辑测试中得分最低的参与者,对自己成绩高估得最厉害;相反,得分最高的那些参与者则往往低估自己的表现。
    8 奥运会金牌和银牌中白银的含量几乎是一样的。金牌中的白银含量是92.5%,比银牌95%的白银含量少2.5%。只有第三届奥运会颁发过纯金的金牌。
    9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杰茜卡·特蕾西(Jessica Tracy)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戴维·松本(David Matsumoto)认为,无论是在视力正常的运动员身上,还是在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身上,这种反应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对此进行了研究,请求国际柔道联合会的一名官员在200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赛前和赛后用高速胶卷拍摄运动员的照片,捕捉运动员的行为反应。不过,他们并没有告诉这位官员研究的内容。在不知道比赛结果的情况下,特蕾西和松本比较了运动员的照片。他们发现,在获胜后,视力正常和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都会做出同样的动作——举起手臂,挺起胸膛。他们对来自美国、朝鲜、阿尔及利亚和乌克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视力正常和视力有障碍的运动员的研究表明,骄傲和羞耻是人类天生的生物学反应。
    10 澳大利亚艺术家特蕾西·莫法特(Tracey Moffatt)放慢了比赛中失利的运动员的镜头。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中只差几秒钟或几分钟就能获得奖牌,但这短短的时间已经足以被相机捕捉到了。她打印了26张不同运动员的照片,每张照片上的人都有相似的表情,它记录了运动员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时僵硬的面部表情和受打击后的失落感。
    11 吉洛维奇并没有试图跟踪一组对象以获取长期的数据,来评估银牌和铜牌得主因差一点成功而沮丧的现象何时会停止。
    12 这句话通常被认为是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的。但当我试图准确地找到这句话的出处时,我才从迈克尔·谢尔登(Michael Shelden)那里了解到,丘吉尔从未在任何的演讲、信件甚至是谈话中提到过这句话。理查德·朗沃斯(Richard Langworth)说:“都说这句话来自丘吉尔,但在他的语录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与之相关的东西。有些人认为这句话是林肯总统说的,但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证据来。”
    13 早期有关酒神巴克斯(即狄奥尼索斯)的雕塑明显暴露了选材的不完美之处,米开朗琪罗从中吸取了教训。1497年,米开朗琪罗第一次前往卡拉拉,并在那里找到了雕刻名为《圣殇》(Pietà)的石像的石料。
    14 赫斯特(Hirst)称:“个人参与寻找大理石原材料的过程似乎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终其一生,米开朗琪罗都在这么做。”约翰·斯派克(John Spike)也认为,1505年,米开朗琪罗曾在采石场寻找原材料。
    15 赫斯特写道:“1497年秋天,并没有米开朗琪罗在卡拉拉停留的记录。事实上,这一时期米卡朗琪罗在不在卡拉拉甚至还受到了质疑。但毫无疑问,尽管没有文字记录,但正是在这一时期,米开朗琪罗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大理石,并且在离开佛罗伦萨前为开采大理石事宜做出了一些安排。”
    16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的散文集《树敌》(Inventing the Enemy)中有一篇绝妙的文章,讲述了乌托邦转瞬即逝、无人可知的现象,“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它”。他把乌托邦描述为“像埃德温·艾勃特(Edwin Abbott)的《平面国》(Flatland)中的角色那样,在只有一个维度的地方,人们只能看到正面的东西,就像扁平的线条,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只有不属于这里的人才能看到”。
    
    
    WE MAKE DISCOVERIES, BREAKTHROUGHS, AND INVENTIONS IN PART BECAUSE WE ARE FREE TO TAKE RISKS, AND FAIL IF NECESSARY.
    之所以会有发现、突破和发明,
    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自由
    去冒险和承担失败的结果。
    
    创造力是允许你犯错,艺术则是告诉你应该坚持哪个。
    ——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
    晚上的节目开始时,林肯中心的灯光变暗了,我卷起手中的节目单,禁不住想:坐在我左边的女人和坐在我右边的女孩,知道编舞家保罗·泰勒(Paul Taylor)的舞蹈团第一次在这个著名的演出大厅表演时发生了什么吗?
    一定是善良的本性使然,泰勒才没有把1957年那场演出称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也没有因它后来成为一种优势而自认聪明。在位于第92大道希伯来青年会的考夫曼中心,泰勒推出了他的《七支新舞蹈》(7 New Dances)。我采访过编舞家比尔·T.琼斯(Bill T. Jones),他是少数几个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他告诉我,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丑闻。除了舞蹈领域的人,很少有人记得它。但话说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