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37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0 2006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的一项研究显示,员工每多休假10个小时,年终业绩评估就会上升8%。另一项涉及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科学家的研究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休假时间变长,科学家的绩效评估也会上升。人们之所以会在工作日设置一段短暂的休息时间,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11 在艾森豪威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他根据人们行走时的自然愿望在校园里修建了各种小路。
    
    
    FIELDS DIE JUST BECAUSE NO ONE THINKS THEY CAN OUTDO WHAT HAS BEEN DONE.
    不敢涉足其他领域,
    只是因为人们认为自己无法超越已有的事物。
    
    上天给了我们满天星空,于是我们就有了星座。
    ——丽贝卡·索尔尼
    沿着哈得孙河上的一条公路驶向洛克斯特格罗夫,那里有一座为塞缪尔·莫尔斯设计的房子。当想到一意孤行、耐心与非正常的偏执之间的界线,以及何时该继续与何时该放弃之间的界线时,我就会对那堵刚倒塌的坝墙感到胆怯。1我们很难对以上这些进行区分,因为有一个奇怪的事实是,在世界上,几乎每30年,就会有一座大桥在建造中或建成不久后倒塌。2
    科学家保罗·G.西布利(Paul G. Sibly)和阿拉斯泰尔·沃克(Alastair Walker)发现了这个30年的周期,他们发现,大桥的倒塌通常并不是因为采用了新技术或者工程师对结构分析出现了失误。事实上,记载建筑中出现故障和失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伽利略时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从最初的基础设计中脱离出来时,工程师往往过于相信模型。如果在出现明显的故障后,不对经过验证的模型再次进行测试,那就必须承受出现失误的后果。换句话说,失败或者倒塌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成功带来了盲点。
    无论是建造桥梁,还是形成概念或想法,成功都来自一种灵巧的坚毅,它知道什么时候发展需要给发现让路。
    我和安杰拉·L.达克沃思(Angela Lee Duckworth)谈论过这种灵巧的坚毅。有一次,我到达克沃思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办公室去见她。那天,她穿了一件带水手服领的条纹衬衫、简单的裤子和平底鞋,乌黑的头发向后梳成一个马尾辫。她神采飞扬地走出办公室并朝我走来。她热情、温柔又带着点威严。那是我第一次与她见面,我们谈完话后,她的学生像小鸭子一样在敞开的办公室门口排着队,等我收拾好包。这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开展过全美很多极具突破性的工作;在这里,我和那位在实验室研究人类极限的女士交谈,她是一位非常谦逊的人。
    达克沃思的工作始于在研究生院进行研究的头几个月。当时,她与积极心理学中心的主任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23)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正阻碍了成功的是什么?在他们看来,有三种。
    第一种是逆境,比如造成内心波动的、让人崩溃的事或者灾难等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事。
    第二种是失败和困难,而你要对其中的大部分负主要责任。
    第三种是停滞期,即所有事都没有明显的进步或好转的微妙的时期,它可能会持续几十年之久。
    
    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下,产生放弃的冲动都很正常也很合理。人们需要这种冲动,但也需要那种想坚持下去的冲动,而希望坚持下去的冲动就解释了为什么你能保持努力工作的能力和热情。塞利格曼和达克沃思认为,人们选择放弃就是因为缺少坚毅。
    达克沃思最著名的研究是她对自制和坚毅的研究,其研究表明,自制和坚毅是对成功最有力的预测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那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从美国教育到全美拼字比赛,再到西点军校,她在各种环境中研究人们的坚毅。西点军校对坚毅的重要性很感兴趣。2004年,达克沃思被邀请去挑战西点军校的“候选人总得分”,即基于平均学分绩点(GPA)、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成绩、班级排名、领导能力和身体条件而得出的综合评分。达克沃思要拿这项评测与她从自我报告评估测试中得出的坚毅评估量表做对比,评估量表包括“做事有始有终”“新想法和项目会分散原来的注意力”等陈述。哪一项指标能更准确地预测哪些学员能熬过“野兽军营”这个严苛的夏天?这些学员也就是那些在西点军校接受惩罚性训练的一年级学生。结果显示,候选人总得分预测的准确率达80%,坚毅得分预测的准确率达96%。
    令达克沃思惊讶的是,坚毅与智商并没有正相关关系。
    坚毅与如何应对失败有关,取决于人们是将失败看作一种对自身的评价,还是看作一种帮助自己进步的信息。
    我想看看达克沃思能否帮我解开一个谜团。现在,暂且把这个谜团叫作塞缪尔·莫尔斯谜团吧,也就是如何培养坚毅,如何在坚毅变成非正常的偏执前及时停下来。
    
    
    哈佛大学为什么要学生学习失败
    
    坚毅不仅是坚持,还是一种不可见的耐力,是让你待在一个不舒服的地方,提高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兴趣,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样的做法。正如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所说的,坚毅不只是为了抵抗“时时刻刻的诱惑”,也是像达克沃思所说的那样,需要“数年、几十年”甚至是毫无结果的努力。与非正常的偏执不同,人们通过成功时的舒适来自我放松,而坚毅能确保人们在面对逆境时拥有持续应对的专注力。
    坚毅和自制不同。达克沃思认为,自制是短暂的,是通过控制自我冲动来实现的,而这些冲动“在当下能带来快乐,过后却立马就会让人后悔”。关于自制,有个十分贴切的例子,那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24)进行的棉花糖实验,该实验研究了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对一个人未来的预测能力。在实验中,研究者告诉每个孩子,他们可以等研究者回来得到两块棉花糖,也可以现在就吃掉面前的这一块棉花糖。有些孩子选择了立即吃掉面前的一块棉花糖,另一些孩子则更有自制力,一直等到研究者回来,得到了更多的棉花糖。对这些孩子持续几十年后的跟踪研究表明,自制的特质会延续到他们长大后,并且与高成就和高质量的生活挂钩,而其成就和生活质量通过SAT分数和受教育程度等指标来衡量。与自制相比,坚毅的时间跨度更大。
    在研究坚毅的前10年里,达克沃思看起来不太像一个领域的先驱。她的父亲是一名色彩化学家,高中时,他们住在新泽西州的切里希尔,在餐桌上,父亲会问达克沃思一些问题,比如“爱因斯坦伟大,还是牛顿伟大”,或者“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在十几岁的时候,达克沃思有了这样一个假设:幸福是人的主要目的。她曾经问过父亲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回忆说:
    他说:“我想要成功,我想有所成就。”我反驳他说:“嗯,你的意思是你想要快乐,而有所成就才会让你感到快乐?”他说:“不,我的意思是我想要有所成就,我不在乎最后是快乐还是痛苦。”
    于是,什么习惯能让人有所成就成了萦绕达克沃思一生的一个问题。
    达克沃思大学毕业后的10年,可以概括为“如何变得坚韧不拔”的10年。在这10年里,达克沃斯做过需要各种技能的工作,比如教学、演讲写作和咨询。32岁时,达克沃思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并开始努力学习心理学。有一天,她在公寓“做着艰难而又令人沮丧的数学题”,觉得自己“还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就40岁了”,尤其是想到自己的大学同学都已事业有成而她还在读书,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我意识到仅靠努力是不够的,我需要在选定的道路上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有所成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