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3.3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

 东亚的奇迹。中东的“茉莉花革命”。非洲的跟进。中南美洲:徘徊与奋争


虽然在新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新兴经济体起着主导作用,但其他国家也在新的时期急起直追,世界经济呈现着“百舸争流”的繁盛景象。

据说,由于金砖国家概念被广泛接受,发明者奥尼尔又推出了类似概念,如“金钻十一国”或“未来十一国”,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国等11个新兴经济体。汇丰银行提出“灵猫六国”(CIVETS),即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认为六国人口结构合理,增长潜力巨大。西班牙经济学家艾西亚提出“群鹰国家”(EAGLEs)即“新兴领军经济体”概念,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为衡量标准确定“入围名单”。除金砖国家外,榜单上还包括了韩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和中国台湾等。这说明,除了欧盟和日本之外,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都有相对兴旺的发展局面和深厚的发展潜力,从而在总体上改变着20世纪那种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局面。

东亚东南亚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勃兴风气之先。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小龙”,即中国台湾、香港,韩国和新加坡。如今这四小龙依然生气勃勃,发展强劲。香港回归中国,更有了大陆做坚强后盾。台湾与大陆经济上亦不可分割,大陆可为台湾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场所,2012年,台湾是位于世界第25位的经济体。韩国已成长为经济大国,2012年在世界排名第14位,并仍有2%的年增长率。它在经济上与中国联系密切。2013年6月底韩总统访华,指出“韩国与中国和谐相处,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新加坡是华人国家,是用儒家之道治理社会和发展经济的典范,几十年来一直保持高增长率。2012年GDP总值2700亿元,人均超过5万美元,位于世界最前列。它与中国有极好的合作关系,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是中外合作、引进外资的样板项目工程。

随后,又出现了所谓亚洲“四小虎”,即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四国的经济崛起。它们都曾在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也都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在新世纪里再度取得发展。2012年,泰国GDP总值在世界排第29位,人均收入近6000美元。马来西亚是亚洲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和知识经济亦扩张较快,前总理马哈蒂尔不畏强权的独立自主精神令人钦佩。印度尼西亚作为群岛之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但该国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与中国可保有一种天然联系。2012年,印尼GDP总值在世界排第16位,年增长率达6.2%,发展势头极好。菲律宾在拉莫斯和阿罗约当政时期采取振兴经济措施,保持了经济较高增长速度。2004年甚至达到6.1%的增长率。拉莫斯作为博鳌论坛的发起人之一而为中国人民所尊敬。但2010年阿基诺三世总统以来,把与中国的关系视同儿戏,先是在处理香港游客大巴遭劫持事件中毫无同情之心和愧疚之意,后在争夺中国南海岛屿时几近无赖,甚至还有依仗美国粗腿的旧时思维,这些举止极为失当,势必对自身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东南亚的发展,还表现为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东盟是东南亚区域合作的载体,共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10个成员国。东盟内部已实行了自由贸易区体制,还同中日韩建立了“10+3”联系机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结成对话伙伴。当然,由于诉求各有差异,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发展各国经济,尚是可探讨的问题。

南亚国家中,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是两个人口大国。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朋友,可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与中国加强经济政治联系,是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极好机遇。孟加拉人力资源丰富,但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又保障自身民生进步,是需要探讨的课题。2013年4月下旬孟加拉制衣厂大楼倒塌事故,造成1000多人死亡,2400多人受伤,是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

而在西亚北非即中东地区,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东是盛产石油的地区,因此一些石油藏量丰富的国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自身经济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如沙特阿拉伯2012年GDP总值居世界第20位,并保有5%以上的年增长率。阿联酋还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航运业和旅游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小国,2012年GDP总值居世界第30位,人均近6.5万美元。卡塔尔2012年人均GDP为10万美元,仅次于卢森堡而居世界第二。另如土耳其(2012年GDP总值世界第18位)、伊朗(2012年GDP总值世界第24位)、以色列等,都是这一地区较发达的经济体。然而另一方面,这一地区的政治态势和国际关系最为复杂。从全局看,这里有国际上最为热点、持续最久的阿以冲突。从局部看,这里有伊斯兰世界内部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伊朗)之分,宗教上有正统逊尼派与什叶派(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之争,对以色列的态度有温和派与极端派之别。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暴力势力多源自这里。再加上西方势力的挑唆和介入,使这里成了当今世界的火药库。不过,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地区性组织阿拉伯联盟(有22个成员国),在协调地区关系、减少摩擦方面,作用日益增强。

2011年1—2月爆发的中东“茉莉花革命”,是西方势力搅动中东政局的典型表现,其后果有如1989年的东欧剧变。“茉莉花革命”出现于北非国家突尼斯,因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而得名。2010年12月,突尼斯一街头年轻小贩被城管粗暴对待,自焚抗议,终至死亡。该青年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以做小贩而谋生。他的死激起了突尼斯人的同情心,以及对就业困难、物价上涨和政府腐败的怨恨,由此掀起了大规模抗议运动,出现全国性大骚乱。一个月后,掌政23年的独裁总统本·阿里出逃。临时政府过渡两个月,突尼斯进行了全国大选,完成了向所谓“民主化”的转变。

虽然经济危机的冲击造成通货膨胀、生活条件差、政治腐败、言论不自由是主要原因,但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发生也有西方介入的影子。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突尼斯总统和政府官员的腐败,在互联网上传播,对事件起了酵母作用。连“茉莉花革命”这一叫法,也是西方人幸灾乐祸式的称呼。此前他们还曾欢呼过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郁金香革命”。突尼斯事件发生后,西方希望伊斯兰世界有更多的演变,因而推波助澜。欧美媒体发文宣称:“茉莉花革命敲响了中东的警钟”,将向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约旦扩散。这是在有意放大和强化突尼斯事件的影响,挑动这些国家已经绷紧的神经。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兴奋,发表讲话赞扬突尼斯人的“勇气”和他们“勇敢”的斗争。不过,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是根据自己利益区分对待的,对同样是独裁式统治、家族式统治的亲美国家,则支持政府对骚乱进行镇压,甚至可动用军队;对自己不感兴趣或有敌意的国家,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