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返回上一页

世界上最喧哗的爱

时间:2024-03-03 04:26:33

曾畹莹 一 “你是哪里人?”每次我开口说话,就有陌生人好奇地问。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启齿。 我调慢自己讲话的速度说:“我来自日本。” 他们恍然大悟,然后又补充说:“汉语讲得很好啊!只是觉得你的口音不太像本地人。”类似这样的对话不知重复了多少回,虽然我早已习惯,但心中总是有一丝无奈。 事实上,我是在中国“留学”的中国人。 这天下午,我坐校车到达医院,跟着同学来到耳鼻喉科。诊室里,患者进进出出,我穿上白大褂,站在医生旁边,看他们与患者交流。 我开始心神恍惚——这个场景让我想起21年前,在妈妈怀里极其配合医生检查的我。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大医院都很少有检查听力的设备,更何况县城的小医院,医生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测试我的听力。检查了一段时间后,医生挠着头喃喃自语,我看见爸爸妈妈一脸绝望。 同学们进入门诊室,我回过神,意识到小组见习的交换时间到了。我好奇地问护士:“听力多少分贝算是正常?”护士说:“正常听力一般都在25分贝及以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听力障碍的分级标准:正常听力是25分贝及以下,中度听力障碍是41~60分贝,重度听力障碍是61~80分贝。 我突然意识到,生活了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次听力测试,我还不知道自己的听力是多少分贝。晚上问爸妈,我才知道,自己当时左右耳的听力都是102分贝。 100多分贝,意味着当你闭上眼睛,会感觉除自己以外,世界上毫无生命存在,任何声音对你来说都是多余的。二 我的父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父亲从小成绩优异,跳了很多级。19岁时,他已从重点大学的电子系毕业,此后去一所大学当了教师。 母亲所上的正是父亲任教的大学。只是大家怎么都没想到,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会给我母亲写情书,还委托母亲的班主任递给她。母亲毕业后,他们走到了一起。 母亲毕业后在银行工作,父亲则离开大学去了国家电网工作,还和朋友合伙开了家电脑公司。工作几年后,经济上有了一定积累,他们打算生孩子。 那个孩子就是我。三 我1岁那年,妈妈的幸福生活被毫不留情地打破了。 刚出生的我很少哭,是个安安静静的婴儿。有一次,我突然发起高烧,烧到40摄氏度,哭闹很严重。爸妈都吓坏了,赶紧把我抱到附近的门诊部,注射了庆大霉素。 几天后,高烧总算是退了。 接下?淼娜兆樱?磺卸枷缘媚敲凑?#?乙廊皇前?Φ墓耘?ⅲ?雌鹄疵挥惺裁床欢跃⒌牡胤健 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家里招待亲戚一起欢庆。随后大家跑到屋外放鞭炮。我走路不太稳,慢慢走到鞭炮旁,大人们点火后,才发现我离得太近了。有人赶紧跑过来尝试捂住我的小耳朵,怕我被响亮的鞭炮声惊吓到。但响声已起,他还是没来得及捂住我的耳朵。 大家都认为我会大哭,但我没有,还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我对鞭炮声毫无反应,这让爸妈开始觉得不对劲,决定带我到医院检查。 医生说我的听力很差,病情非常严重。妈妈听后,觉得整个世界要崩塌了。 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我来到北京的一家大医院。 经过精密检查,医生写了份权威的诊断书——神经传导性耳聋,双耳重度耳聋。 爸妈依旧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半天才鼓起勇气问:“孩子的耳朵还有治好的希望吗?” 那位医生耐心而诚恳地说:“目前来说,国内最好的医生也解决不了耳聋问题。近年来国外好像有成功的案例,但那个是第一次成功的,总体来说成功率还是非常非常小。她以后只能上聋哑学校了,让她学手语吧。我们真的救不了她。” 医生的话好像一把无情的剑,刺中爸妈的心,他们来不及思考就痛彻心扉。 然而,妈妈怀抱中的我,对这一切浑然不觉,嘻嘻地笑了起来。四 爸爸用电脑疯狂地查资料,得知安装人工耳蜗能使重度耳聋患者重获声音,但需要做过精密的手术后才可以实现。在1997年,只有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医生能做这种手术。 于是,父母重新制订人生计划——辞掉工作,一起去日本留学;让我在日本做手术,戴上人工耳蜗,恢复听力。 2岁的我先被寄养在外婆家。3岁时,母亲从日本回来看望我,给我配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助听器。 有了助听器后,我便开始跟着聋哑学校的老师学习说话。跟老师学发音,说数字1,2,3。有一天,老师问我:“你几岁了?”我伸出3根手指做出“ok”的手势,慢慢地说出“sɑn”。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使用语言交流。知道我能说出话以后,父母都乐坏了。过了不久,我又学会说“爸爸”“妈妈”。父母听到我说话后看到希望,更不愿放弃了。五 1999年,4岁的我第一次坐飞机到日本,爸爸在机场接我,还把我高高地举起来。 在我来之前,父亲住在日本福井县,没有任何熟人,他边学专业课,边学日语。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物价比中国贵很多,他只能用奖学金租个矮小的旧房间住。 福井是一座小城市,靠近日本海,冬天的气温非常低。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冬天晚上,父亲仅靠一层毯子和小电炉取暖。睡觉的时候由于太冷,父亲就像哆啦A梦一样钻进储物柜里睡觉。 长大后,我看到家里的毯子有一块烧焦的痕迹,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还留着。母亲低声细语地告诉我这一切。父亲独自在日本过的那些苦日子,都浓缩在那一块焦痕中。 不久后,母亲成功申请到父亲就读大学的硕士。她省吃俭用,白天啃日语书,晚上就在便当工厂打工。工作到深夜,还可以得到一些快过期的便当,这样她就不用为吃的愁眉苦脸。 在公寓旁边,有一所聋哑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大多数同学是轻度失聪。恰好,我到日本时刚4岁,是日本小孩刚刚开始正式学词汇的年纪。 我会说的第一句日语是“まって”,意思是“等等我”。我已不记得当时是如何学会的,或许,我只是不想被别人落下不管。六 不久后,父亲博士毕业,在导师的介绍下,他去了一家医用电子株式会社工作,总部在600多公里之外的神户。我和妈妈也跟着搬去神户。 来到神户后,我迅速适应了新生活。为了让我更好地学习中文,母亲注册了收费的中文电视台,坚持每天把节目录到盒式录像带里。妈妈下班一回家,就会陪我把录下来的节目看完,然后翻开从国内买回来的拼音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发音。 她又买了白板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妈妈站在白板前,念道:“che。” “se。” “不对,仔细听我念的,che。” “se。” 妈妈靠近我的脸,拿起我的手靠近她嘴边说:“che。”我的手可以感受到从她嘴中喷出的气体,她是想教我达到这个效果。 无论我读得有多不准确,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一定要教到我完全掌握怎么正确地发音为止。 我不认真时,妈妈会打我的手;我想放弃时,妈妈会打我的屁股。只有我说对了,妈妈才会开心地夸我。 母亲教育我时特别严厉,堪称“虎妈”,但如果没有她,可能我到现在说话都还是不清不楚的。 我读高一时,妈妈曾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其实她打我一顿,自己就会心疼一次。她骂我、打我都是希望我能讲好话,希望以后我不会受到欺负,一生远离痛苦。 “不要依靠别人来养你,而是要学会自

提醒您:因为《世界上最喧哗的爱》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世界上最喧哗的爱》在线阅读地址:世界上最喧哗的爱

1234
杂志
纸上的爱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荣枯有时
被语言劫劈中的外国人
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
高管放大效应
中国人为什么爱请客吃饭
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在云端永生
抚摸
热门书籍
一个人砍翻江湖
科技之锤
朱雀九变
被淋湿的他
开局就杀了曹操
红楼贾府
我的驱魔生涯
茅山道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