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返回上一页

安静之美

时间:2024-03-06 12:09:27

  有一种美,可称为安静之美。可惜任何美学著作都没有说明:这种安静,是辛苦抵御的结果。   公元405年,41岁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检查工作,命他“束带见之”。陶渊明想,自己勉强做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却要承受如此屈辱,便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回乡。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名传千古的安静之美。可见,这种安静之美,正是陶渊明抵御规矩、官职的结果。   但是,这只是抵御的开始。公元408年,一场大火把陶渊明的家彻底烧毁,全家只能住在一条船上。后来虽然搭建了住所,但生计越来越艰难。他曾用诗描述道:“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可见,为了持守安静之美,还要抵御灾害、抵御贫困、抵御饥饿。   在此之前,江州一个刺史曾到陶渊明家探访。这位刺史看到又饥又病的大诗人躺在床上,就说:“?者处世,如果天下无道就隐潜,如果天下有道就出来。现在天下很文明,您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苦?”   陶渊明听了很生气,说:“我不是你所说的那种贤者,因此也没有你所说的那种志向!”连刺史带来的粮食和肉食,他都拒绝接受。   你看,这又要抵御更多的东西了:抵御“贤者”的称呼,抵御“文明”的说法,抵御饥饿中的食物。   千古安静之美的创建,容易吗?   没有那么多的抵御,就没有那么多的安静。没有大抵御,就没有大安静。   不是大安静,也就没有纯粹的安静之美。   (林冬冬摘自天地出版社《雨夜短文》一书)

《安静之美》在线阅读地址:安静之美

1
杂志
顾客来信
自说自画
流年暗中偷换
进道
人和墙
两种方式
毫厘之差
高兴得无可奈何
白刺玫
一封来信
热门书籍
安琪拉的灰烬
俄罗斯美女
许三观卖血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香水
且听风吟
1973年的弹子球
寻羊冒险记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舞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