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返回上一页

或然世界:AI和艺术的短兵相接

时间:2024-03-06 06:18:44

  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切边界都模糊了。   2019年7月13日,微软基于情感计算框架的人工智能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首次以画家身份举办个展:或然世界。   就在两个月前,小冰继写诗和演唱之后,解锁了绘画技能,她化名“夏语冰”参加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展,但没有人识别出她的真实身份。   毕业展的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说,毫无疑问,小冰通过了“图灵测试”。   在小冰的个展开幕当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抛出一个问题:“或然世界,也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和我们此岸的世界不太一样的世界。那么,人工智能所表达的世界,究竟是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打败他们的,不是人类   2018年10月,一幅肖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3万美元的高价被成功拍卖,引发巨大轰动和讨论。此前,它被预估的成交价从未超过1万美元。   与之一起拍卖的还有美国波普艺术之父罗伊·利希滕斯坦和身家高达7亿美元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但现在,他们都被打败了。安迪·沃霍尔作品的最终成交价是7.5万美元,罗伊·利希滕斯坦的则是8.75万美元。   更令他们沮丧的是,打败他们的不是人类。   在艺术收藏家眼中价值43万美元的肖像画名叫《埃德蒙·贝拉米像》。典型的金色古典欧式画框中,一个略显肥胖的男人微侧着脸,似乎注视着你,又似乎不是。因为他的脸部是模糊的,身体曲线也是,黑色的礼服隐没在黑色的背景中,所以,画的风格有点像印象派。有人从他简单的白色衣领推测他可能是个牧师,或者是个法国人。谁知道呢,毕竟这是个虚构人物。   他的名字是在向伊恩·古德费洛博士致敬,他是目前最重要的机器深度学习模型——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创造者。在法语中,古德费洛可以被翻译成“Belami”,于是,就有了贝拉米。微软小冰个展“或然世界”海报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快速致富的故事似乎太过简单了,因此令人诟病。3个法国大学生用一个19岁的高中生放到开源平台上的代码来训练人工智能,该算法在学习了14世纪至20世纪的1.5万张肖像画后,“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并在拍卖中溢价43倍。   以GAN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不同于50年前就开始的计算机绘画。那时候,艺术家把自己的审美要求转换成具体的代码输入计算机。而GAN的运行原理是个“黑盒子”。人类喂给它海量的数据,在绘画创作领域,这些数据就是历史上人类画家的作品,计算机通过内部的算法学习这些画作,并自主找到其中蕴含的人类审美规则,然后产出作品。之所以说它是“黑盒子”,是因为人类只能通过观察终端产出来推测它是如何学习的,但永远无法确切地认知。   在传统模式中,计算机相当于在人类精准的“指导”下工作。在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式中,人类只负责提供“母乳”,真正自主学习的是“孩子”自己。   像人类社会中,当发现自己的孩子“长歪”时,父母总会及时纠正一样,微软小冰全球产品线负责人李笛说,在训练小冰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曾发现她会创作出人类审美所不能接受的作品,“画面很难形容”。此刻,要通过打分模型反馈给小冰,让她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坏的”。李笛将此形容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小冰团队看来,小冰已经能够实现100%原创。这种原创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上,还体现在画面的每一个元素上。   问题是,人工智能所谓的“原创”,是否等同于人类的“原创”?   《埃德蒙·贝拉米像》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它无法在人类的语境下回答这个问题。   竞拍前,它就挂在安迪·沃霍尔作品对面的墙上,而在画作署名的地方,却是一行算法公式。在艺术史上,从没有哪一刻,艺术和人工智能如此短兵相接。小冰的原则是要对人有价值   李笛说,如果只考虑最近的两三年,人们可以只关注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性,比如帮人类订餐、打车。但如果以10年为衡量基础,就必须考虑其系统设计上的完备性,人工智能要和人类有更好的交流,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商。如果把时间尺度拉得更长,也就是考虑人工智能要如何更好地去兼容未来,它必须要从人类社会学习更多东西。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对话和任务,还包含着信息的传达。这种传达不是管道形式的,即A把看到的事物直接转发给B,而是A经过所谓的咀嚼或感悟再传达给B,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原创性的成分,也就是“理解”。小冰的画作   李笛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提供新的观点,目前人工智能还很难做到。人工智能可以迁移、搬运观点,但是要产生新的观点还很难。第二种是提供新的知识。一个教授能够通过以往的知识推导出一个具有原创性、独创性,以前不存在的概念,这也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到的。第三种是原创内容的生产,这是目前微软努力的方向,他们已经实现了让由人工智能框架赋能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具备这样的特点。   但他也承认,人工智能的“创造”与人类的创造差别很大。人工智能的创作很难让人们溯源到人工智能本身,而在观看人类的艺术作品时,通过作品溯源到背后的艺术家是一个很重要的欣赏环节。   微软对小冰的定位很明确,其目标从来不是让小冰成为超越人类的艺术家,而是成为一个内容行业的创造者。   李笛指出,小冰的原则是要对人有价值,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对于让她自我表达,我们的兴趣不大。”   从这个原则出发,小冰的训练数据包含了从17世纪至20世纪横跨400年的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236位艺术家,而非一些大众难以理解的当代先锋艺术家。   “我甚至可以把小冰的机房打开,把她所有服务器的外壳全打开,你看到里面的那些灯在闪烁,这其实就是人类想要追求的行为艺术。对小冰来讲,她的本质就是这个,但她现在追求的是被人类理解。”李笛说。   人类艺术家在追求“出圈”,小冰则正好相反。人工智能是第三极   邱志杰决定让小冰以化名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是为了做个实验。   他很好奇,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偏见究竟有多深。   在小冰人工智能的身份被揭露之前,一些观众会被她的作品打动,从中解读出很多东西。但之后,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吃惊,有人恐慌,还有一些人特意来挑刺儿。就像此前小冰作诗,匿名在豆瓣上发表时,收获了很多称赞和共鸣,但公布身份后,人们又说她的诗没有灵魂。   艺术圈也是如此。邱志杰发现,对于AI创作艺术,4种主流观点分别是:拒不承认,担心自己被彻底取代,认为AI可以成为人类的助手,以及不了解、不清楚。事实上,最后一种往往更为普遍。   他认为,人类对于自己未来和AI的关系还不确定,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好准备。   邱志杰也有一句名言:“AI不了解人性。”   他指出,AI目前还处于婴儿期,人类社会中的左右为难、难言之隐,以及一些非常微妙的分寸,它还难以把握。   喜欢研究美学的物理学家张双南赞同邱志杰的看法。他指出,人类的审美是自私的,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人类总要强调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感,所以有欲望。“人类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内在的强烈欲望。AI没有欲望,只是为了满足

提醒您:因为《或然世界:AI和艺术的短兵相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或然世界:AI和艺术的短兵相接》在线阅读地址:或然世界:AI和艺术的短兵相接

12
杂志
不要让人看出你的强势
小吵怡情
风过有旧痕
客套的太极
春韭
50%的人
人体的忒修斯之船
诸葛亮的困难
信用的奇迹
古人梳刘海儿吗
热门书籍
别哭,我最爱的人
穿越宋辽之陌上花开
春风得意桃源镇
袁家那些事儿
双面曼陀罗
如果你爱我
最终的地球
十字绣
爱的魔法
旧制度与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