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返回上一页

老妇不还乡

时间:2024-03-08 11:57:42

  一   这个故事来自一名导游。   2005年,是我在旧金山通达旅行社当导游的第4年。每年夏天,黄石公园这条观光线路都最受欢迎。   我所在的公司,从老板到雇员都是中国人,人脉也都在华人社区。我带的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同胞。但今年8月中旬出发的团,50名团友中,有一位白人老太太。她80多岁了,金发早已变为银色,闪着灿灿白光——在满是黑发游客的大巴里,显得格外抢眼。   她叫莎朗,深目高鼻、个高清瘦,穿一袭连衣裙,从背后看像个窈窕女郎。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她会说广东话。团友惊讶地告诉我,莎朗的广东话不但说得顺溜,而且夹着不少台山土语!我还注意到,莎朗虽然身板硬朗,无须人搀扶,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伙子跟随。途中,我和小伙子聊过几次,知道他叫小陈,原籍广东台山。   旅行团的大巴,从加州出发,穿过内华达州的沙漠、爱达荷州的麦地与玉米田,沿着蛇河峡谷悠然而行,一路还有落基山脉蜿蜒相伴。大巴上,导游坐在第一排,50位游客的座位,按次序每天调换,以示公平。游览了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以后,莎朗和小陈的座位,从后面移到第二排。莎朗风度极好,连坐巴士都保持优雅的姿势。她偶尔和小陈低声交谈,用的是广东话。   离开黄石公园喷泉群,大巴从公园的北门开出,进入89号公路。我拿起麦克风,开始讲解:“我们刚刚走出怀俄明州的边界,前面的小镇,叫利文斯顿……”我还没讲完,莎朗蓦地站起来,四处张望。我惊讶地看着这位失态的老人。“哦,已经到了吗?”她脸色煞白,双手发抖。我连忙安顿她坐下,悄声问小陈:“莎朗怎么了?”小陈说:“没事,她是激动成这样的。”一个普通的西部小镇,为什么会对她造成这般强烈的刺激?我匆忙结束了对沿途景物的介绍,坐下来,和莎朗攀谈。   小陈让莎朗喝了小半瓶矿泉水,莎朗的脸色恢复红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她把搁在座位下的手袋拿起来,打开,小心地从内层抽出一个破旧的记事本。她戴上眼镜,翻出写着密密麻麻的号码的一页——号码本是用蓝墨水写的,日久年深,竟已变为浅黑。“查理,你能不能替我打一个电话?”她指着一个号码问我。她极度紧张而恳切的神情,教我纳闷。“行,我替你打。可是,打通了要说什么?”“你先试试,看有没有人接。”我迟疑着,有这样打电话的吗?“至少要有姓名吧?”“找——找戈登先生。”   我犹豫地在手机上按下10个数字。那一头是座机,过了好久都没人接。莎朗死死地盯著我手里的手机,呼吸急促起来。“你好。”终于有人接起了电话。“我是旧金山一家旅行社的中国导游,请问您是戈登先生吗?”“我是。不过您找哪一位戈登先生?我还有一个弟弟呢!”“可以了!”莎朗站起来,对我打了一个挂断电话的手势。   然后,是沉默和低声的啜泣。小陈连忙拿出纸巾,让莎朗拭泪。二   平静下来后,莎朗和我娓娓而谈。1921年,她在利文斯顿出生。父亲一直在炼铜厂当工人,后来升为领班。母亲是家庭主妇。她有两个哥哥:大哥麦克,比她大3岁;二哥雷蒙,比她大1岁半。她幼年的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很快乐。   莎朗18岁那年高中毕业,进市立大学上了两年学。那是1941年,欧洲陷入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利文斯顿郊外,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的军需品仓库,那里存储的物品,将被送往盟军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前线。暑假,她在仓库旁边的星星酒吧当侍应生,为秋天上爱达荷州立大学赚学费。每到周末,在仓库工作的军人,多半会来酒吧喝两杯、跳跳舞,莎朗和他们混得很熟。军人中有一位上尉,个子不高,面目清秀,乌黑的头发剪成平头,平添了几分英气。他在除了白人就是黑人的袍泽中间,是唯一的中国人。他叫丹尼斯,姓陈。在那个年代的利文斯顿,莎朗只见过两个中国人,是在小镇另一头开餐馆的兄弟俩,但从未和他们打过交道,因为父亲不喜欢中国菜。起先她出于好奇,趁送饮料的机会和丹尼斯聊天,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那么温文尔雅。大兵们喝高了,一言不合就摔桌子、打架。他呢,总是微笑着喝马提尼,一个晚上只要一杯,从未失态过。看他的年龄,至多25岁,人家就有这个定力。   认识丹尼斯一个月后,一个初秋的夜晚,莎朗下了班,走进停车场。丹尼斯手里拿着一束玫瑰花,在入口等候。“送给你。”他面带微笑,双手把花递过来。街灯下,莎朗看到他额角有汗珠在闪光,便知道他表现得虽淡定,其实心里很紧张,怕被她拒绝。莎朗爽快地接下花。“和我散一会儿步,好不好?”他轻声问。莎朗没答话,但已上前挽住他的胳膊。那晚,星星好亮,原野吹来麦秸的淡香。他向她倾诉爱慕之情,他说他知道二人的“不同”,可是,他不怕,他要追求心爱的人。说到决心,他紧紧攥住她的手,莎朗感到一股带电的热流。   丹尼斯是第二代移民,老家在广东。父亲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以后,本来要回国,在旧金山唐人街开杂货店的伯父因为没有孩子,便把父亲认作继子,留了下来。父亲在继父去世后,继承了杂货店,娶妻生子。丹尼斯是在唐人街长大的。他家里有一条规矩:一进家门就不准说英语。丹尼斯14岁那年,被父亲送到广州学了一年中文。高中毕业后,他报考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利文斯顿军需站当后勤兵。入伍3年,他晋升为上尉,是利文斯顿军需站唯一的亚裔军官。   莎朗和丹尼斯秘密相爱了。两个人外出游玩、约会,家里人全然不知。1942年年底,丹尼斯要被调往加州的圣迭戈军港。莎朗面临两个选择:当他的妻子,随他离开;分手。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丹尼斯的妻子。   接下来,是同父母摊牌。那一天,碰巧是莎朗父亲的生日。一家人吃过晚餐,父亲高兴地吹灭蛋糕上的蜡烛,莎朗趁热打铁,说:“爸爸,你的女儿要做新娘啦!”父亲以为她在开玩笑,便笑呵呵地说:“新郎还没带回来让我们见见呢!”莎朗说:“我男朋友是中国人,怕你们不喜欢,一直不敢说。”这下子家里炸锅了!父亲不容她往下说,一句话:不准!嫁谁都可以,就是不能嫁中国人。这时莎朗才知道,父亲对中国人的成见之深。她当然不会退让。两个哥哥看着暴怒的爸爸和六神无主的妈妈,手足无措地躲在一旁。莎朗的倔强基因来自父亲,她最终摔门走了。   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在丹尼斯调动之前,莎朗和他私订终身。   以莎朗的犟性子,在这次冲突中,按说不会低头,但拗不过丹尼斯的央求——中国人最讲孝道——就给父母和两个哥哥各写了一封信,先道歉,再说明尽管他们不接受,她还是要和丹尼斯在2月1日中午去辞行,然后一起迁离利文斯顿。信是丹尼斯以军邮寄出的,莎朗根本不抱希望。果然,当二人手牵着手回家时,大门上了锁(刚刚换上的,莎朗没有钥匙),屋里没有声音,门上钉着一张纸片。没有称呼,没有落款,是父亲的字迹:从今天起,你的名字不再属于我的家庭。   莎朗说她永远记得那个日子,1942年2月8日。   1943年,报上刊载了国会废除《排华法案》的新闻。   莎朗离开利文斯顿后,和丹尼斯在圣迭戈军港安家。1945年,丹尼斯以少校军衔退伍,他们一起回到旧金山唐人街,打理生昌杂货店。她这个事头婆(广东话,老板娘)一天到晚和中国人打交道,广东话就这么练出来了。20世纪50年代,在丹尼斯的督促下,每年新年、圣诞节、家人生日,她都按时寄贺卡回家,希望得到亲人的谅解

提醒您:因为《老妇不还乡》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老妇不还乡》在线阅读地址:老妇不还乡

12
杂志
“雨过天青云破处”是什么颜色
漫画
无尽意
赵朴初书法简谈
地摊文化与艺术
贝克磨方
远行的人
生活的声音
一棵大树
风雅
热门书籍
贴身保镖
网游盗亦有盗
女王进化论
回到古代色个够
穿越安之若素
混沌至尊
谋清(大忽悠闯大清)
魔兽之咒王物语
我比你烂
甜心被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