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与大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成人与儿童都是处理多线程任务的行家里手,至少我们以为自己善于此道。21世纪的今天,技术在飞速发展,沟通工具也在快速迭代,为了满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我们不得不学会多任务处理。如今的美丽新世界充斥着视频游戏、手机以及电脑,它们不仅是孩子放松的途径,也被很多人当作高效工作的工具。

网上聊天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甚至可以说人们之间的友谊也已经延伸至网络。信息以数百万比特为计量单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的注意力受到了巨大挑战,碎片化的信息让人分神,因此我们常常只是草草地浏览,而不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的大脑就像蝴蝶,落在花上只作短暂停留,而后挥一挥衣袖翩然离开,这使得我们全神贯注完成任务的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尤其对于孩子,这样长期的精神紧张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数字媒体的爆发式信息使人沉迷。对于整天看电视、玩电脑的孩子来说,数字媒体就像一家糖果店,一闪而过的种种信息好似一颗颗诱人的糖果。处理信息的需求会变成一种强迫并成瘾。我们所有人都受到紧迫感的驱使,恨不得马上解决每一件事;我们常常期盼发出的邮件或短信马上就能得到回复。食用太多糖果会对身体有害,同样,大量未过滤信息的爆炸式出现也会导致孩子大脑出现问题。多项研究表明,孩子的工作记忆受到损害,执行力受到影响,而且因为持续刺激造成的过载,大脑更容易感到疲劳。

我们当下的沟通方式过于依赖机器,反而丢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人类生来就是社交动物,与朋友和家人保持亲密关系会为身心带来双重好处。然而,我们用短信替代了面对面交流,孩子在观察之后就自发学会了这种行为模式,这就有可能使得他们不知何为亲密、何谓情感沟通。

抛开情感伤害不谈,这种“蝴蝶式思维”也会损害我们的注意力。《浅薄》(The Shallows ) 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认为:“我们从努力完善个人知识的耕作者,进化为电子数据森林里的猎人和 收集者。”纽约大学的神经学家莉拉·迪维奇(Lila Davachi)发现,现代人对数字媒体的贪婪已经对认知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她让成人被 试检查每一张照片,然后使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研究其大脑活动。一组人在初步检查之后就被要求停下,平躺好,然后任思维漫游;另一组人则不作任何要求。 研究发现,与后面一组相比,前一组人能够 回忆起更多的图片。“我们的数据表明,如果缺乏休息,大脑的记忆巩固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前额叶皮质区的发展深受人际互动经历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早期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原因。

丹尼尔 · 西格尔


英国伦敦卡皮奥南丁格尔医院(Capio Nightingale Hospital)的医生将我们日益增长的对社交媒体以及技术的依赖称为 “电子成瘾”(e-diction)。他们甚至为成瘾学生提供了专业课程,以解决那种“筋疲力尽却无法入睡”的困境。纳瑞娜· 纳姆拉克汉(Nerina Ramlakhan)博士是该医院睡眠与精力管理方面的专家,她说:“技术能够引起成瘾、精力耗尽以及睡眠问题,因此人们需要反思自己使用技术的方式,让技术不再成为问题。”

儿童精神病和脑成像专家丹尼尔·亚蒙指出,接收信息时的动静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快速吸收,对于未来的长期记忆也有所帮助。我们是不是无意间将孩子培养成了对刺激上瘾的一代?这会不会导致寻求快感的危险行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的一些专家支持这种观点。他们发现,很多年轻人随意食 用大麻、摇头丸或者吸入式毒品,他们将此作为逃避问题的方式。美国高中校园中大麻 和酒精滥用已成常态。第一次使用大麻的平 均年龄为14岁,酗酒的年龄更小,从12岁就开始。随着技术的发展,平静无聊的生活越来越无法满足孩子们焦躁的大脑,于是毒品和酒精 就成了流行的助兴物。


注意力是圣杯。你意识到的一切,你吸收的一切,你能够想起的一切,你忘记的一切,都依赖注意力……过多的电子刺激会使本来生活健康的人产生心理问题。

戴维 · 斯特雷耶博士| David Strayer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与行为学系的教授盖瑞· 斯默尔 (Gary Small) 博士是 《大脑革命》(iBrain )一书的作者,他说道:“很多科学研究证实了一个观点,即与技术的联系越紧密,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越短。”同时他也强调,很多情况下,互联网并非恶魔,与阅读一本书相比,它要调动的大脑区域并不会更少。他将“数字原生代”(生下来就和技术紧密接触的一代)与“数字移民”(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电脑技术)区分开来,并认为代际之间存在一种“大脑鸿沟”,这种代沟(与因不同年龄或不同种群造成的分歧类似)能够引起人际疏离与个体孤独。而正念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耐心与对理解的开放性是促进人际沟通、提高移情能力、学会同情他人的最佳方法。

也许我们再也无法脱离电脑与电子游戏,但是,不管是对家长还 是孩子,我们需要的是重新获得生命中的点滴欢乐。上网之余,牵起孩子的手去外面散步,静静地凝望天空,或者只是在后院嬉戏, 这些简单的行为不仅能够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也能提升幸福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重新发现简单的快乐是对抗电子成瘾的良方。我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感知有了新的调整方向,体会到了与人交流的欢乐以及与人分享秘密的亲密,整个人好似重生一般鲜活起来。


尽管所有事情发生在我们的掌控之外,但内心活动教会我们,我们的反应才是决定性的一环,我们才是书写自己人生的主人。

乔 · 卡巴金


不管是室外大环境,还是室内相对平静的小空间,只要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才能,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下去。跟随自己身体的自然节奏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心理学家米哈里· 希斯赞特米哈伊博士将这种最佳状态称为“心流”(flow),并且认为该状态使得人们感到愉快与满足,能够融入社会,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心流”状态:在那一刻我们的情感被触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觉不到时间流逝;我们忘记了看表,忘记了查短信,我们对这些信息不再重视。我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橡胶时间”,因为其中每一分钟都在伸展,而时间就在这种伸展中悄悄流逝。

如果我们时刻充满干劲,一整天都在“橡胶时间”中度过,那该有多美好!想象一下:每天,孩子兴奋地向我们讲述他们的所学或所见;每个清晨,孩子满心欢喜地去上学,面对任何的新鲜挑战都跃跃欲试。这样,孩子们该有多大的满足感!如果充满干劲的是我们呢?家长总会幻想自己的孩子未来在学业上有多优秀,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希望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心流”,在学会发现快乐、同情他人与自我反省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的天赋并满足自己旺盛的好奇心。

缺失了这种平衡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