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类比法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要重组模式,要以崭新的方式看待问题,要形成新想法,必须先要有想法。水平思考的两大问题是:

1.让大脑先转起来,深化想法,形成思路。

2.摆脱不言而喻的、显而易见的、墨守成规的思考路线。

我们目前探讨的方法都和启发思路有关。类比法也是如此。



类比的使用


被类比的事物本身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或情况,只有和其他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时才能构成类比。这个简单的故事或情况必须是我们所熟悉的,它的发展轨迹也必须是我们所熟悉的。观察的对象必须是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流程或者是某种特殊类型的关系。情况本身或我们看待情况的方式必须有发展与变化。比如,煮鸡蛋是一项很简单的操作,但也包含了发展过程。我们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特别的容器中加热,为了让热气和鸡蛋更好地接触,我们要使用某种液体。这种液体同时还起到了避免温度过高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鸡蛋本身的属性变了。这种变化是逐步的过程,与鸡蛋停留在特殊环境中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不同的人口味不同,所以他们希望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关于类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类比是有“生命”的,这可以通过实际物体直接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过程表现出来。提到煮鸡蛋,我们可以谈到将鸡蛋放在盛水的奶锅里,煮四分钟后达到蛋白凝固,蛋黄仍然可以流动的状态。或者,我们可以谈到在特定条件下,物体的状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改变。类比是关系和过程的载体,关系和过程体现在熟鸡蛋这种实际物体里,但可以一般化,扩展到其他情况中。

类比不需要很复杂,也不用过长,简单的活动就够了。比如,收集蝴蝶标本是一种特别的爱好,但这个过程可以扩展到很多其他话题中,如稀有程度、供应与需求、信息和寻找的过程、美丽和珍贵的关系、破坏自然以满足自己爱好等。

类比可以用于推动思路。从考虑的问题联想到类比对象,然后再按照类比对象自身的发展路线逐步推进。在每个阶段都重新回归原始问题,这样问题就随着类比的推进而推进。在数学领域,我们将事物转化为符号,然后用这些符号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在运算过程中,我们会忘记符号的真正意义。得出答案后我们再将符号重新转化回去,这样我们就从原始条件推导出了最终结果。数学运算是推演原始问题的途径。

类比的用法和符号一样。我们可以先将问题转化为类比对象,然后再利用类比对象来推演。推演结束后,我们再将类比对象转化回去,看从原始问题推导出了什么结论。有时将类比对象和原始问题同时推演会更有效。将类比推演的过程或关系再转换回实际问题中去。

例如,我们可以用雪球从山上滚落的类比来探讨谣言的传播过程。雪球从山顶滚落的途中,滚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大(谣言传播的时间越长,影响就越大)。雪球不断变大,是因为黏了越来越多的新雪(知道谣言的人越多,谣言扩散的范围就越广)。但雪球要想变大,必须得有积雪不断补充进来。推演到这里,我们也搞不清楚到底应该将雪球的体积和谣言知情者的人数类比,还是和谣言的影响力类比。地面上的积雪对应的是被谣言影响的人,还是愿意相信这种谣言的人?类比逼迫思考者认真审视问题本身。一个大雪球,或者是一场雪崩,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有了预警,我们就可以避开。(谣言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我们事先得到预警,是不是也能躲避谣言、阻止谣言或转移舆论方向?)

类比的这种用法和类推论证截然不同。在类推论证中,我们假设类比事物按某种方式发展,则问题事物也必然按同样的方式发展。而水平思考中类比的用法完全不同,正如前文所述,我们使用类比不是为了证明任何结论,而是借助类比形成更多想法。



类比的选择


有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类比只有选得合适才有用。但事实并非如此。类比不一定要合适到严丝合缝。有时类比不合适反而更好,因为思考者会努力寻找类比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诞生看待问题的新方式。类比相当于一种启发性的工具,能用来逼迫思考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

总体而言,类比对象应该选择很具体、很熟悉的情况,包含大量发展变化,而且发展轨迹必须是明确的。类比本身不需要含有太多过程、功能或关系,因为这些都能在类比的过程中产生出来。

类比对象甚至不需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虚构的故事也可以,但前提是故事本身的发展轨迹是明确的。

比如,若要用类比法来说明垂直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可能会选择在地上埋一个窄口的坚果罐子就能抓到猴子的故事。猴子被吸引过来后,会将爪子伸到罐子里,抓上满满一把坚果。但罐口太小,只能容空空如也的猴爪通过,而抓满坚果的猴爪根本过不去。猴子不甘心放弃爪子里的坚果,所以最后就被困住了。

垂直思考时,我们会紧握住看待问题的最明显方式不放手,因为这种方式曾经被证明有效。而一旦我们紧紧握住,就会被困住了,因为我们不甘心放弃这种方式。类比中的猴子应该怎么做呢?它应该对坚果罐视而不见吗?这就好比拒绝探讨新问题。它应该否认坚果对自己的诱惑吗?因为担心某种事物在偶然情况下可能带来的伤害就完全否定它的价值,是愚蠢的做法。如果猴子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坚果罐会不会更好?命运提供的保护,是一种最不可靠的保护。最好的发展,应该是猴子看到坚果后在抓坚果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个陷阱,于是开始寻找得到坚果的其他方法——或许可以将整个坚果罐从土里挖出来,然后倒空。所以说,垂直思考对思考者的主要危害并不是被显而易见的方式困住,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困住的事实。所以我们并不是要避免垂直思考,而是要在运用这种思考方式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有必要摆脱看待问题的某种特定方式。



练习

演示


为了明确本练习的目的,老师在练习一开始可以布置一道具体问题,选择某一类比对象,在推演类比的过程中不断探讨它与问题的关联,并在黑板上演示出来。老师可以接受学员的建议,但不需要主动要求学员发言。



寻找类比对象与问题的关联


老师给全体学员布置同样的问题,在黑板上推演类比,并鼓励学员主动发言,探讨类比对象的每个具体发展和原始问题有什么关联。



独立作业


这个环节仍由老师来负责类比的推演,但要求每名学员独立寻找推演与问题的关联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观点。最后将所有观点收上来,由老师点评。点评的切入点可以包括:

1.类比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问题发展的连贯性和不连贯性。(类比对象的某项特征是会永远对应问题的
m.qiduwx.com提示您,本章没有阅读完,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页阅读!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